在电影摄影中呈现清晰明确的色彩(中)

影视制作

我们的常规做法似乎已经解决了前文提到的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色温的使用经常出于我们的习惯,但这种方法其实存在缺陷,因为它只描述了一小部分可见色彩。此外,尽管色温在科研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严格定义,但这些基于具体数值的色温设置在影视行业中经常是以描述性名称叫的,没有固定的定义。比方说,“3200K”可以表示传统电影制作使用的白炽灯的色彩,也可以表示普朗克轨迹上位于3200K的点的科学定义,但这两种理解代表的其实是不同的色彩。除此之外,“色温”和“相关色温”(CCT)经常被互换使用,但它们其实不是一回事。由于有着这么多模棱两可的方面,整个体系都是立不住的,结果我们只得到不可靠的识别色彩的方法。要是这仍不足以说明问题,那还有一点:因为色温采用的是按比例(对数)增减的标度,在不同的开尔文温度下,相等的数值变化在感知上其实是不一致的,这使得整套体系都很难以固定方式形成概念、加以实施或应用。

另一种常用色彩体系是RGB,但这种方法更不可靠。不仅RGB色彩空间数量众多(更不用说每个独立LED本身的RGB),而且所有RGB色彩空间的亮度和色彩都混杂在一块,所以没法在缺失相关亮度的情况下识别光的色彩。同时,大多数LED布光灯具内部都有R、G、B (红、绿、蓝)发光体,但任意两种型号的LED灯发光体色彩都不相同。此外,除了红色、绿色和蓝色,大多数LED灯还有一种或几种别的发光体,这给我们留下的只有一堆混乱、模糊的RGB转换。

“色度坐标能够成功、准确且唯一地识别色彩,这是任何其他方法都做不到的。”

听着很混乱,对吧?不过,好消息是:虽然在电影行业的日常应用中没有被广泛采用的可行体系,但自然科学领域已存在这样一套体系。虽然它并不是种常用方法,但也在电影行业有所应用。因此,至少针对最基础的问题,解决方案并不需要从零开始建立,只需作为常规做法加以运用即可。


出处:Jaron Presant | 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编译:Charlie | 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在电影摄影中呈现清晰明确的色彩

views
影视制作
与 59 Studio 联合创始人马克·格里姆谈沉浸式叙事

融合技术、建筑和叙事来打造身临其境的体验。从剧场到博物馆展览,再到大型装置,他们的作品重新定义了观众如何与故事打交道。

影视制作
全新技术手段融合视效与动画行业

〖更新至5-9〗使用新工具和技术所需的技能组合,在把握当下的同时还能敏锐地关注未来, 对于跟上发展进程并保持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官方活动
影像色彩管理峰会 12 曾念平:HDR 技术带来新的创作空间

曾念平,著名导演(《花开半夏》)、摄影师(《大明宫词》《橘子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