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摄影中呈现清晰明确的色彩(下)

影视制作

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色度坐标。事实上,色度坐标能够成功、准确且唯一地识别色彩,这是任何其他方法都做不到的。

学术界和科研界的色彩研究早就建立了用以评估物理世界中的光流以及与观察者(无论这个观察者是人、图像传感器还是胶片感光剂)如何将一连串光子感知为某种色彩找到对应关系的方法。这种对应关系的结论可用一个二维坐标系来表示——也就是在平面图上将每种不同的可视色彩表示为一个位置(一个坐标)。

这种使用色度坐标识别和区分所有可见色彩的方法有好几种(可相互转换的)度量标准。最能达到我们目的的是一种被称为“CIE 1931 xyY”的色彩空间,或者简称为“x, y”。也许你已经见过这个图表,但没有听过以这种方式描述它。

而这正是关键所在:我们需要改变我们识别光的色彩的行业范式,从仅仅只是看似严谨的方法转变为清晰、彻底、明确到具体数值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采用色度坐标。

一旦我们奠定了这个基础,创作可能性就会大大拓宽,技术上的困难也会随之消失。基于此,我们可以比仅仅匹配和重现色彩做得更多。如今,我们能找到各式光的混合方式和同等可替换光源,这给了我们更多功能上的拓展。我们得以有意义地控制那些未内置x、y模式的灯光装置,或在缺少物理参考的情况下找到创造性的新型色彩混合方式。在匹配圣巴巴拉海滩日落光线之外,我们还能以饱和度减半的方式重现那种光线,或确定如果要在不同白平衡下得到相同色彩,我们该给光线设置哪种色彩。我们甚至能够确定,如果得到的是意外的光线效果,它是不是由光谱敏感度问题导致的。总之,各种新的可能性会不断出现。

我们是不是正处在电影拍摄布光模式转变的当口?虽然我的提议只是小小的第一步,但这番转变一旦开始,电影制作者和设备制造商便可以用新的创意想法互相激励,建立积极的反馈循环,这会带来激动人心的好机会。不妨畅享一下未来。随着x,y逐渐普及,我们会用上同一套色彩参考体系——一种能够精确传达准确色彩的共享语言。而精确的语言会带来精确的控制,它能引领我们走向最终目标:为图像创作者赋能。

本文只是对电影摄影全新可能性的短暂一窥。如果作为一个群体,我们愿意丰富手中可以借助的工具,由此得到的回报可能会非常丰厚。


延伸阅读:

《看懂视频的色彩管理之CIE1931色度图》

《带你解读 CIE1931色度图》


出处:Jaron Presant | 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编译:Charlie | 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在电影摄影中呈现清晰明确的色彩

views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