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开脑洞,拍摄靠变通——《人生切割术》幕后谈(五)

IMG_256
影视制作

加涅说滑动变焦“成为从工作转为生活记忆的瞬间必备的拍摄手法。采用滑动变焦,我们就能在同个镜头中实现从生活世界长焦镜头的风格过渡到公司世界广角镜头的风格。如此一来,观众能体验到演员切实经历了改变。”

《人生切割术》主要由两个不同摄影小队拍摄——蓝机小组由埃里克·斯瓦内克(Eric Swanek)担任大助(AC),绿机小组由迈克·古思里(Mike Guthrie)担任大助。两队都参与了测试阶段,并经常一起设计他们的镜头。“所要拍摄、测试和预布光的东西规模之大让我们不得不大跨步式完成工作。”加涅说,“作为一个摄影部门,我们必须有非常好的沟通才能时刻掌控一切。我们的DIT卢克·泰勒(Luke Taylor)身负重任,因为大部分时候他需要立刻出现在三个地方。”

滑动变焦

斯瓦内克解释说,滑动变焦镜头“要么是摄影机以轨道推进而同时镜头变焦缩小,要么是摄影机拉远而镜头变焦放大,同时保持拍摄对象画面大小不变而背景撤远或靠近拍摄对象。可以想想《大白鲨》《鬼驱人》或《好家伙》里用到的滑动变焦镜头。这种手法一般在中景镜头中效果最好。而本和杰西卡想要以滑动变焦微妙地扭曲演员的面部,但又不会让背景产生这种扭曲效果。大部分的这些拍摄动作要么是编程到了Technodolly当中,要么就是采用一个叫做Kuper的电脑控制的运动控制系统。他们还以斯坦尼康人工制造过这种效果。

FOjbisKXEAAcvF7
图片来源:APPLE TV+

最有意思的段落之一就发生在电梯里。“挑战在于要实现演员面部有趣的变化而又不会脱离电梯场景,”古思里回忆道,“Panavision 19-90变焦镜头在我们的测试中脱颖而出。(运动控制工程师/Local 600 DP)安东尼·雅克(Anthony Jacques)得花好几个小时设置Kuper电脑才能把变焦映射到对应距离上,所以我们会把第三台摄影机机身给他的设备使用,同时我们继续拍摄。B机掌机斯坦利·费尔南德斯(Stanley Fernandez)会和机械组长约翰尼·埃尔贝斯-陈(Johnny Erbes-Chan)以及dolly机械师克里斯·斯坦达尔迪(Chris Stendardi)及其团队配合,机械组会格外仔细铺设好轨道,因为摄影机与拍摄对象的相对高度不能变化,否则画面会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改变。两个拍摄小组最终在拍摄的不同阶段完成了这些段落。”


出处:PAULINE ROGERS | ICG Magazine

翻译:LorianneW | 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

剧情开脑洞,拍摄靠变通——《人生切割术》幕后谈

views
影视制作
关注影视行业数据存储

〖更新至2-5〗Mission Digital的创始人兼技术总监汤姆·米切尔(Tom Mitchell)谈对数字电影制作的数据储存。

影视制作
《无名小辈》:这部传记片的后期制作都做对了哪些事?

《无名小辈》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8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影视制作
现实与虚拟制作融合经验谈

Epic Games洛杉矶实验室总监康妮·肯尼迪(Connie Kennedy)和ASC虚拟制作编辑诺亚·坎德纳(Noah Kadner)与我们一起探讨了现实制作和虚拟制作的融合,并帮助我们了解虚拟制作究竟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