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所以在后期公司,你一般都坐在电脑前,而导演或摄影指导会告诉你:“我想要什么什么效果。”是这样吗?
A:差不多吧。我们会在投影仪或监视器上观看图像,并讨论影片该是什么样。通常情况下,我会从一些我认为可行的地方开始,从那里起步,以不同的方向调整电影图像,做各种尝试,观察整个场景,为多个场景调色……这就是我们最终找到想为电影实现的整体风格和感觉的方法。
Q:我觉得有趣的是,你的工作既有着自上而下、相当严格的高度组织性(工作流),也有着像你刚才描述的那种试错过程。你能给我一个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具体例子吗?
A:当然。我觉得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的《反基督者》(Antichris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影片的视觉概念从一开始就已经设定好了,因为摄影指导、导演和视效总监在开拍前就已展开非常密切的合作。他们一直认定序幕和尾声必须是黑白的,就好像它们是整部电影的“括号”一般,序幕也必须是超级慢动作镜头。他们还想在电影中间加入一些超级慢动作的“可视化镜头”……
Q:可视化镜头?
A:是的,当主演夏洛特·甘斯布(Charlotte Gainsbourg)在火车上被威廉·达福(Willem Dafoe)催眠时,在她的意识里,她去了林中小屋。他鼓励她想象自己如何接近小屋,因为对此她很焦虑,她真的很害怕那一刻。他告诉她:“如果你能在脑海中做到,那么你就能在现实世界中做到。”然后,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是夏洛特·甘斯布过桥、林中小径等等的慢动作镜头,这些都是非常特别且风格强烈的图像,仿佛油画,你几乎看不到有什么东西在移动。只有女主演在慢慢地穿过风景。对于电影制作者来说,这些镜头是电影、以及整个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并不想做出在技术上很“干净”的图像。相反,他们的视觉呈现理念之一是在图像中引入噪点,好让影像看起来令人不安。毕竟,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受到惊吓的女人的内心世界。我和斯特凡·丘佩克通过在图层顶端添加几层调色效果做出了这种令人不安的感觉,且在犯错时不必担心能不能撤销图层。所以我们最终搞出了大概30个图层,把电脑搞崩溃了,就像夏洛特·甘斯布的角色一样。
在后期制作阶段,我和斯特凡之所以能把握不同可能性把图像带往不同层次,正是因为所有镜头都在拍摄前计划得非常到位。说到计划,《反基督者》是我为数不多的几个给样片也调了色的项目之一,目的是给电影制作者提供即时反馈,以及给他们关于电影发展方向的参考。
出处:Michael Guarneri | MUBI
翻译:Charlie | 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黑暗中的生活:对话调色师德克·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