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的“反省略”,即添加不需要的信息来讲述传统故事,但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这些额外添加的信息故事就不一样了。
芬奇不一定非要展示这些片段,但他这么做了。他展示了沉闷的部分和不沉闷的部分之间的关系,他颠覆了观众美化事物的期望,同时我认为,不会让人感到无聊。此外,这一点仅说明并非所有好莱坞电影都遵循希区柯克的格言。尽管这种技巧可能很有趣,但它不是“叙事省略”。这不是对信息进行有趣的消除,而是对信息进行有趣的添加,在大多数导演那里,这些信息显然是无关紧要且不必要的。但芬奇有能力和勇气使之成功。
叙事省略并不总是删除多余和枯燥的部分,或者(我们所有过度保护的艺术家都会乐于学习)毙掉你的宝贝创作。电影制作者可以有预谋地使用省略来传达深刻的含义。许多最厉害的导演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并将其作为体现他们风格的关键手法之一。这些导演有斯坦利·库布里克、小津安二郎、罗伯特·布列松、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科恩兄弟、让-吕克·戈达尔等等。
省略剪辑可以一直追溯到大卫·格里菲斯(D.W. Griffith)这位现代电影叙事方法的先驱。在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用骨头/太空匹配剪辑片段带领观众跨越时代之前,格里菲斯就已经建议他的观众(用约翰·奥斯本(John Osborne)的《Radical Larkin: Seven Types of Technical Mastery》书中提到的话来说就是)“注意时间跨度”,因为他的一部作品就跨越了4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古代巴比伦(公元前539年)、基督受难(公元27年)、对法国胡格诺教派的屠杀(1572年)和现代美国(约1914年)。格里菲斯不仅发现了电影蒙太奇(后来苏联电影人列夫·库列绍夫、谢尔盖·爱森斯坦和弗谢沃罗德·普多夫金对其进行了发展),而且发现了一种可以通过连续剪辑无缝跨越几个世纪的省略叙事。
尽管它当时是一个突破,但格里菲斯对省略的使用仍属于我们对这个主题更“传统”的理解。原因是这个技巧起到了实用的作用:格里菲斯显然是为了时间管理以及叙事和表达观点的合理性(以及可能性)而跨越了几个世纪,其中最主要的观点就是“党同伐异”的思想一直存在,并且通过许多看似来自不同文明的人们的事迹传播到各个时代。
出处:Parker Mott | Filmmaker U
翻译:Linda | 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