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调色师杰克·勒瓦兹分享调色幕后(中)

影视制作

影片大部分剧情发生在冬天,这意味着地面常被白雪覆盖。这使影像充满了某种寒意,但配色并没有相应变暗。“一种很典型的做法是,如果某个场景应该显得偏冷,那就让它(在色温上)显得偏冷,”勒瓦兹解释道,“但我们实际上把白色部分保持得非常干净。你仍然可以看到从雪地上反射出的明亮阳光。那给人感觉很冷,但我们不会为了让你感到寒意刻意改变色彩。我们会尽力保持图像干净且尽可能地符合现实。”

这种理念也延伸到了内景戏中。比如在主角李的兄弟过世的医院所拍的戏,布光都很充分,并不给人那种冷冰冰的医疗机构的感觉,这些戏的亮度甚至还被进一步提高了。勒瓦兹表示,这种方法避免影片走上以往那些调色传递情绪时的老路。“甚至在我自己第一次看这部电影,还没从主创那里得到任何意见时,我就构想了比较晦暗不祥的场景基调该是什么样,想着把影调调得更暗,当然是这样,”他回忆道,“你就是会不由自主想到一些老套路。但之后(洛纳根)走进调色室,说:‘我不是这么想的。’然后你才意识到:‘哦,他的主意不错。我们要试点不一样的。’那很棒,也很简单——稍稍一调即可。”

观众会明白的

另一个与传统套路背道而驰的决定和影片对闪回的处理方式有关——这部电影根本没有对闪回部分区别对待。影片的前半部分在一段明显非线性的时间线上展开,在李的生活中前前后后不断移动,直到一场很关键的戏最终解释了他悲伤的程度和起源。其实当时制作者们也考虑过把这些闪回做成不同风格,让观众更容易跟上故事展开,避免陷入短暂的混乱,但这个想法最终被否决了。

“起初我们(对此)有过讨论,那时我们刚开始坐下来讨论和设定风格,”勒瓦尔说,“但(洛纳根)决定,在揭示某一段戏是或不是闪回之前,他不想让人们立刻察觉。给每场戏调色时,我们都把它们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明显区别出(时间线上)哪里是闪回哪里不是闪回,以避免从故事中出戏。”


出处:Bryant Frazer | StudioDaily

编译:Charlie | 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海边的曼彻斯特》调色师杰克·勒瓦兹分享调色幕后

views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