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显著提升影视作品质量的剪辑策略
- By : Titivillus -
- Category : 影视制作
- Tags: 剪辑, 影视制作

所有伟大的电影的魔力都源于剪辑室,而你对于剪辑理论的理解——不仅仅是技术层面——将决定你的成片是否成功。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剪辑师的工作主要以技术为导向,实则不然。出色的剪辑师同样需要了解人性和观众的行为。一个好的剪辑师不仅会考虑故事和角色,更重要的是,他/她还会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为观众着想。
一位富有经验的剪辑师知道观众想要什么且如何让观众眼前一亮。因此,他们能够在忠于电影剧本的基础上穿针引线、书写扣人心弦的故事,并且能够为影片添上一笔原本没有的层次或质感。
在过去,我发布了一些关于后期制作和剪辑技巧的文章,但在本文中,我只着重介绍一些非技术性的剪辑手法和基础知识,因为它们与技术层面的知识同样重要。
知道何时优先使用广角而非特写镜头

如果你做剪辑已经有了一段时间,那么你大概已经在一桩桩任务中找到了惯用的工作节奏或流程。许多剪辑师习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根据常规的剪辑原则来挑选镜头,但这常常无法带来最出色的作品。
比如,一种惯用的剪辑方式是先用广角展现故事背景,再导入每个单独的角色(通常用特写),在必要时切换镜头,然后可能再回到广角结束这一场景。在我看来,这个公式太贴近电视剧的拍摄手法,没有太大创意空间。
这样的手法会导致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广角镜头被浪费了。虽然有时剪辑师会特意避免使用广角镜头从而营造特定的情绪氛围,也有很多时候,广角镜头可以让观众转换原有的叙事视角,从情感上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场景。
在充满戏剧性的电影中的喜剧时刻(或者当你不想营造过于搞笑的气氛时),切换广角镜头尤为有用,因为广角镜头会使得影片与观众的沟通不那么直接,观众更像是观察者而非参与者。
少即是多: 不要总用镜头覆盖

如今的许多影片成吨地使用镜头覆盖——主要是因为数字拍摄使得制片人和导演可以无所顾忌地连续拍摄。尽管如此,要注意不要掉进过度使用镜头覆盖的陷阱,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观众的体验并不愉快。
有时你需要将场景或视频中的两部分连接起来,那么为避免观感笨重,剪辑库里有充足的镜头覆盖画面会很有帮助,但在90%的情况下,巧妙选取尽量少的镜头覆盖只会更好。比如,在剪辑一个包含10个拍摄角度的一分钟场景时,如果大量选用各种角度的素材,画面将会令人眼花缭乱。
更好的方法是选取一定量的、并置起来效果不错的画面,只在绝对必要时加入镜头覆盖。这样会更好地保持观众的注意力,让人感到故事的剪辑非常用心,而不是一种机械化的风格。
大胆采取“慢热”叙事

在我看来,今天许多独立电影的剪辑师的重点问题之一就是剪辑点太多。换言之,他们不敢在一个镜头上每次停留多几秒,最终完成场景拼接后,每个镜头平均只有1-2秒。
问题是,当整个剪辑风格都如此时,最终的成片不再像是一部故事片,反倒更像MV或艺术片。当然,每种规矩都有例外,有时运用一系列快剪镜头会得到很不错的效果——但是千万不要只是因为你喜欢这种风格就这么做,因为剪辑最终要为故事服务。
个人看来,我觉得反其道而行之是一种更大胆的方法,如果做得好,效果尤为出色。如果你能够在一个场景中(或是该场景的大部分时间内)驾驭好一个广角镜头或双人镜头,那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假设你要剪辑一个演员贡献了优秀表演的场景,那么把镜头放得更久,采取我称之为“慢热”的方法,能够使观众体会到表演的复杂微妙之处,否则这样的出色细节就会在过于频繁且混乱的镜头切换中白白浪费掉。
这种方法可能不适用于所有的场景或电影,但我确实认为,比起不必要的过度剪辑,采用简约的剪辑手法,效果往往更好、更能吸引观众。
总结
无论你是在剪辑过程中有发言权的制片人/导演,还是专门的图像剪辑师,希望以上概述的三个策略能帮助你的叙事技巧更上一层楼,并成为你创作过程中的一笔财富。
出处:Noam Kroll | Premium Beat
编译:Yilin | 盖雅翻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