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高效地完成影片后期制作的五个关键点

影视制作

图源:Shutterstock

如果影片在后期制作阶段出现错误,再去改正往往为时已晚,或者草草解决。以下是电影拍摄完成后确保影片后期制作顺利完成的五个关键点。

电影拍摄预算低会增加制作的难度,这很容易让人忘记后期,使得制作的难度增加。

几年前我参加过一个48小时电影制作的挑战,同时担任摄影指导(DP)和后期制作总监。这是我第一次担任后期制作总监,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事情,而这过程并不容易。

以下是我向所有在低预算的情况下想要快速且无痛地完成电影后期制作的电影人推荐的最重要的五个关键点。

1、制定计划

在电影开拍前,与摄影、后期部门坐下好好聊聊,确保每个人都熟知工作流和预期需完成的工作,包括统一格式、拍摄帧率、剪辑格式。保证所有后期制作会使用到的硬盘与存储卡都已正确格式化,能被所有用到的电脑读取。

2、场记板上的信息要正确

片场要有专门的场记,确保场记了解场记板上记录准确信息的重要性。通常,在预算较低时,打板的工作会被分配给一个身兼数职的片场工作人员,这就增加了他们出错的可能性,有可能在场记板上写下错误信息,导致后期剪辑师摸不着头脑。(我们在参与拍摄48小时电影时场记板完全没出错,这给我们帮了大忙。)

我见过的其他常见的错误还有,摄影助理拿场记板时手遮挡了重要信息,无声录制(MOS)时没有将手指放到场记板的打板条中,没有及时更新日期和卷号。报板也要明确、清晰,比如,我建议打板时说“打板第一三场”和“打板第三零场”,而不是“打板第十三场”“打板第三十场”(译者注:此处是因为英文的“13”和“30”发音近似)。此外,片场的演职人员(也包括导演!)都应该在报板时保持安静,这样剪辑师能轻松听清。

3、拍摄过多会降低效率

如果你的电影后期制作时间有限,注意不要拍摄太多镜头,尤其是还有B机或者二组时。我在拍摄48小时电影时就因为B-roll辅镜太多,后期制作没时间看完。同时,也要避免拍摄长段(中间无间隔的多个镜次),因为在时间紧凑的情况下,剪辑师容易忘记同一片段中有多个镜次。

4、做好笔记

如果可以,做好摄影记录,记录下每一次拍摄出现的技术问题和导演的偏好。

5、协助剪辑师

在理想情况下,数据管理员或助理剪辑收到素材后除了要做最明显要做的备份工作,还要做三件事。

(1)将素材转码为事先敲定的剪辑格式。

(2)在剪辑软件中把素材放到媒体夹,用场记板上的场号和镜次号重命名剪辑片段(但不是文件),从摄影记录中补充信息。

(3)同步音频。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剪辑前不同步音频似乎是个很省事的选择,但这对于工作流下一步的工作人员会带来很大麻烦。


出处:Neil Oseman | REDSHARK

翻译:Katja | 盖雅翻译小组

views
Flight Risk Wahlberg
影视制作
惊悚电影《插翅难飞》:直上虚拟云霄

〖更新至3-7〗“我们可不希望观众觉得自己在看不真实或过于有人造感的画面。我们想让画面有扎实的现实感。”

影视制作
巴黎:拍摄“光之城”的电影摄影技巧

〖更新至6-9〗一样的景,不同 DP 拍出不一样的感觉。

影视制作
Netflix 虚拟制作指南 —— 常见的虚拟制作挑战与可能的解决方案

〖更新至6-10〗关于虚拟拍摄常见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