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打:反应镜头,切出镜头和镜头覆盖

影视制作

图源:Studiobinder

正反打也许听起来是个很简单的概念,但真正伟大的电影制作人知道该如何利用正反打拍出独特的作品。想让你的场景变得更有活力、生气和感染力吗?

下文我们将以正反打、反应镜头、镜头覆盖切出镜头为例阐述如何将这些技巧运用在你的电影、电视节目和视频中,以拍摄更多复杂的场景。

咱们开始吧。

目录

1. 什么是正反打

2. 反应镜头范例

3. 镜头覆盖范例

4. 切出镜头范例

1. 正反打

正反打的基本要素

正反打一词定义范围较窄,它植根于最基础的电影术语——库里肖夫效应(Kuleshov effect)。这二者有何区别?怎样利用正反打拍出更好的场景?

正反打定义

什么是正反打?

正反打指的是当电影制作人针对一个拍摄对象进行摄影机设置,接着用另一套摄影机设置拍摄前一套设置的反向视角。这与库里肖夫效应不同的是,正反打的适用定义相对更窄,需要电影制作人展示之前拍摄镜头的反向视角。

库里肖夫效应则更加宽泛,因为它的定义是从两个连续镜头中衍生出来的。它并不需要电影制作人去展示之前镜头的反向视角,他们可以展示自己喜欢的任意画面。

正反打最常见于对话场景中,并且通常使用过肩镜头或相匹配的单人镜头来体现互动。

你的焦距、景深、运镜、景别都会对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谨记。

科恩兄弟(Coen Bros)-正反打镜头

正反打的标准操作是使用匹配的镜头,这意味着上文所提到的这些因素(焦距、景深等等)在每个镜头中都是相同的,但是你可以通过改变某些因素使得场景变得更加复杂。

2. 电影中的反应镜头

反应镜头范例

反应镜头确实会给你的场景增色不少,但你要如何建立一份镜头列表来提供你需要的反应镜头,从而构筑一个有效时刻?

反应镜头的定义

什么是反应镜头?

反应镜头指的是当银幕上某一动作发生,随后切换到另一个单独的镜头,让观众能看到场景中其他角色对该动作的反应。这个反应可以来自人类、动物、或者任何具有可感知个性的存在的反应。

反应镜头也许不是你放在镜头列表中的第一项内容,但它应该是。通常一个场景的有效性需要一个好的反应镜头,甚至可能来自场景中的一个辅助角色。

专业建议:建一个能允许平移或者使用dolly车移动的设置,这样你就可以捕捉所有必要的角色反应,而不需重新给场景布光或者移动整个摄影机设置。

你也可以尝试将主要镜头覆盖和人物反应一个接一个地放在一起,这可能需要移动摄影机的位置,但布光无需变动。

另一个不错的想法是将演员放在背景中,或使用双人镜头拍摄,这样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动作和人物的反应。

这样能让拍摄进展更加高效。

我们来看几个不错的反应镜头范例。

反应镜头范例 | 《疤面煞星》

我最喜欢的反应镜头的范例之一来自布莱恩·德·帕尔玛(Brian De Palma)导演的电影《疤面煞星》(Scarface)。请看以下这个场景:

《疤面煞星》-正反打镜头

这一幕场景中的暴力画面被认为太过无端以至于MPAA(美国电影协会)决定将这部电影的级别划分为X级。(译者注:MPAA电影分级用于参考电影能否展示给青少年。)

在对场景进行一些小删减后,环球影业最终决定对该决定提出申诉,最终这部电影评级获得了R级。(译者注:R级为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

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表示,他随后又将被删减的片段秘密地加回,最终电影上映时的版本是一开始评级获得X级的版本。

德·帕尔玛告诉MPAA,他电影的那场戏应该是R级,因为那场戏中其实看不到任何暴力画面。

那么在这一场景中我们能看到什么?

托尼对画外的暴力的反应。

在下面这个镜头列表中你可以看到,每一个镜头是如何辅助建立场景的,还可看见角色反应的重要性。

分析下面这个镜头列表,同时思考音效、特效、演员的表演是如何促成电影中的这一经典时刻的。

图源:Studiobinder

MPAA对于高级电影语言的用法感到十分恐惧,所以他们才自欺欺人地认为场景比电影本身更加暴力,这体现了德·帕尔玛作为一名导演的实力。

在我看来,观看一茬一茬无名路人角色被大反派杀害,或看着影片里反派的小跟班们被动作片主角扫射在客观上来说,确实会比观看精准描绘黑帮血斗死亡的场景更加暴力……尤其是那些完全没有任何暴力画面的场景。

德·帕尔玛制作的这一场景十分有效以至于MPAA过于严苛地审视他的电影。这才是一个好的反应镜头的最大价值所在。

反应镜头范例 | 《宋飞正传》

反应镜头可以用来制造恐惧,同时也可以拍摄出电视剧史上最有趣的片段之一。

下面这一场景来自美剧《宋飞正传》(Seinfeld),是典型的优秀反应镜头。前情概要:在这一集的早些时候,克雷默正在海滩上打高尔夫。

《宋飞正传》-反应镜头

在片段中可以看到,整个场景都是建立在角色的反应上的。拍摄采取了经典的多机位景别和取景,但角色的反应是最终剪辑版本的灵魂,这体现了反应镜头的喜剧价值。

我们马上看到了伊莱恩的反应,接着是桌子对面的杰瑞和克雷默。杰瑞和伊莱恩的反应相似,但克雷默的反应截然不同,因为他无语了。

甚至在最后克雷默终于发言时,乔治的反应也很到位。

在观看这个场景时,电影制作者们不太可能错过演员的反应镜头,但这些镜头在剪辑中的运用才是真正重要的经验。

《宋飞正传》之所以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是因为它充分发挥了反应镜头的作用。

反应镜头范例 | 《大联盟》

之前我们已经给大家看了一个暴力反应镜头和一个喜剧反应镜头,现在何不看看一个需要带给人灵感的反应镜头的场景?

何不看看那些展现反应导致不同选择的镜头?

我们来观看《大联盟》(Major League)中的这个场景,从中找到反应镜头:

《大联盟》最后一个场景

这个场景是我在众多体育电影中最喜欢的场景之一,它包含非常多的反应镜头,其中很多都需要单独设置摄影机。

卢经理、鲍勃·尤克(Bob Uecker)旁边的解说员,还有投手——他们对于杰克告知接球手球的落点(calling his shot)都有自己不同的反应。

粉丝们对于内角高球的的反应、游击手对于触击球的反应,甚至是球队所有者们对于比赛结果的反应。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银幕上有一段无声的对话,而电影制作者不得不做出重要决定:

我们录下了哪些反应?我们不用哪些反应?要如何剪辑?

以上这些决定综合起来创造出了一个出色的电影时刻。

3. 电影中的镜头覆盖

镜头覆盖范例

镜头覆盖的问题也许是菜鸟电影人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也许在剧本上看你的场景很不错,但你为场景拍摄镜头覆盖的方式决定了你有效表现场景中的事件的能力。

镜头覆盖定义

什么是镜头覆盖?

镜头覆盖指的是叠加镜头拍摄一个特定场景的数量和方法,也可以被称为是摄影机覆盖视频覆盖。只有两个演员的场景可能只需进行较少的摄影机设置就能完美覆盖。

一个场景的标准镜头覆盖能让观众对地理方位保持清晰的认知,通常还能使叙述更加清楚。同时,镜头覆盖也能让剪辑师在剪辑时有更多选择,辅助建立电影节奏,为电影场景增加层次感。

场景覆盖是没有所谓的“正确方法”的,但专业的电影制作者通常会尝试拍摄尽可能多的覆盖镜头,希望更多的素材和选择能使剪辑版本更加完整,从而让整部电影更加完整。

其他电影制作者也许会有意选择只使用有限的摄影机设置来覆盖一个场景,这既是为了提升片场效率,也是为了获得特定的心理效果,例如:

  • 幽闭恐惧
  • 情绪推动力
  • 困惑
  • 关注

还有更多其他原因,但上述原因列举出了一些来自镜头覆盖范围非常小的场景中最有效的观众反应。

我们来看另一个场景覆盖的范例,稍微讲讲电影制作者如何计划他们的电影镜头,以及覆盖镜头所引起的情绪。

镜头覆盖范例 | 《失眠症》

上图镜头列表中的这个场景是电影《失眠症》(Insomnia)的审讯戏,是场景覆盖的范例。这个场景相对较简单,但它的叙事含义较复杂,多名演员同时存在于同个空间中,镜头覆盖随着场景变化而变化。

这个场景中,诺兰导演(Christopher Nolan)的场景覆盖至少包含了14套摄影机设置。

我们来看看其中的每一套摄影机设置:

首先是主镜头(1),位于主角多莫肩膀后方。随后是一个拍摄达格尔的中特写(2)和伯尔的特写(3)。

达格尔的中特写(2)

我们看到至少两个单独拍摄芬奇的镜头,第一个镜头是平视位的中特写镜头(4),摄影机置于前方;第二个是高角度中特写(5),摄影机置于房间内靠近的多莫一侧。

高角度中特写(5)

多莫的镜头覆盖包括场景前半部分的中特写(6),但在达格尔走过房间去申请搜查令后,镜头立马切换成多莫的中景镜头(7),芬奇站在前景。

多莫的中景镜头(7),芬奇站在前景

达格尔也获得了新的镜头覆盖——一个中景镜头(8),这套摄影机设置也被用于该场景之后的一个镜头拍摄,记住这一点。

达格尔的中景镜头(8)

当里奇在打电话申请搜查令时,我们可以看见他的一个中景镜头(9)。

之后镜头切到另一个中景镜头(10),此时摄影机置于办公室位置,意在拍摄审讯室中看起来困炸了的多莫。

从办公室拍摄的中景镜头(10)

当多莫走出审讯室时,镜头一直跟随他往前走,直到他停下,转过身来,此时我们看见一个略显拥挤的过肩双人镜头(11)。

拥挤的过肩双人镜头(11)

我们来回切换着观看镜头(9,10,11),随后多莫“砰”的一声关上了门。这就是诺兰导演使用了之前拍摄的多格尔的“旧”镜头覆盖(8),用作多莫的“新镜头”,这有助于向观众表明场景的变化。

之前达格尔的覆盖镜头(8)用作多莫的“新镜头”

多莫在整个场景中都试图控制损失,每次他改变战略或作出新决定时,诺兰导演就会切换镜头以在视觉上向观众展示多莫整体行为的变化,但是……

诺兰导演清楚他可以用一个稍微简单轻松的方式来组合部分覆盖镜头素材。这很好地证明了诺兰导演会利用一套摄影机设置,用来拍摄场景中两组单独的覆盖镜头。

多莫往前走,此时镜头推进为一个中特写镜头,但这依然是延续使用之前的摄影机设置(8),但还不止这些……

延续使用之前的摄影机设置(8)

当多莫和芬奇在争吵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较短的拍摄达格尔的反应镜头,这有可能是沿用之前拍摄多莫中特写镜头(6)的那套摄影机设置。

之前多莫的中特写镜头(6)

如果是这样,这也许暗示了在达格尔的内心,他的态度和立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尽管我认为摄影机更倾向于表现多莫的情感和这个场景的整体剧情。

这种巧妙的走位能使镜头覆盖更加丰满,呈现效果更好,同时所需的拍摄时间也更少。也许诺兰导演选择利用单套摄影机设置来拍摄更多的覆盖镜头,是因为他清楚这个覆盖镜头主要就是围绕多莫所作出的重要决定展开。

当多莫进入到芬奇的空间时,此时摄影机设置又重用了拍摄镜头(7)的那套,如果你还记得的话,镜头(7)是多莫的中景镜头,芬奇站在前景。

又回到了与镜头(7)同样的摄影机设置

同样,这里无需重新换一套摄影机设置。

多莫再往前走进几步,此时用的是拍摄镜头(5)的摄影机设置,只是镜头推得更近且角度更高了,强调高角度和此时场景中的紧张感。

镜头(5)的摄影机设置,但角度更高、镜头推的更近

当多莫的语气越来越带有诘难意味,镜头都变成了特写(12),配合拍摄芬奇(13)和艾丽站起身(14)的画面。

摄影机推进变成特写镜头(12)

当达格尔将多莫困在房间的另一侧时,我认为画面又切回到了之前多莫走出审讯室时,一直跟踪拍摄多莫走出去的镜头(11)的那套摄影机设置。

也许为一个场景的拍摄进行14套摄影机设置看起来数量庞大,但如果诺兰导演没有重复使用同一套摄影机设置来拍摄多个覆盖镜头,也许14套设置会增加到20套,甚至更多。

4. 电影中的切出镜头

切出镜头范例

切出镜头是构建上下文和潜台词的绝佳方式,还能为剪辑师提供剪辑的空间,但切出镜头常与插入镜头混淆。

那么,切出镜头是什么呢?

切出镜头定义

切出镜头是什么?

切出镜头指的是,当电影制作者展示完某个镜头后,将其“切走”到能补充视觉信息的任意镜头,最后再带着新的意思切回到原镜头中。切出镜头的画面可以发生在任何与电影场景有关联的地点,没有严格的地理方位限制。

切出镜头可以拍人,但重点是这个人要么是和场景内的主要人物行为无关,要么是对剧情无关紧要的角色。

插入镜头则只能拍物体,且一定是在与场景相同的实际位置。插入镜头可用于表现角色和某个特定道具或场景元素的细微互动。

切出镜头通常没那么实用,用于交代大的主旨,通过添加某些因为种种原因而从剧情中被删减的信息赋予镜头新意义。

切出镜头还可以用于制作闪回,或给场景增加新信息,从而完全颠覆我们对剧情的认知。

我们来看一个切出镜头范例。

切出镜头范例 | 《黑客帝国》

《黑客帝国》(The Matrix)中的这个场景展示了一个潜在的切出镜头,它通过一句台词引出,支撑说明场景的主题,同时将一些重要思想注入电影中,这个场景中的切出镜头对于这类电影是十分有用的。

《黑客帝国》-无知是福

当塞弗说出“无知是福”这句台词后切出镜头就出现了。

切出镜头中拨动竖琴琴弦这一动作对于场景有增加任何实际意义吗?

我个人认为意义不大,因为大部分观众都能理解这个场景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而竖琴对这些事件并没有太大意义。

那么为什么要放置这个镜头?观众能从这个切出镜头中获得什么?

这能使塞弗的动机更加牢靠。

竖琴琴弦的拨动支持着机器为人类所创造的理想生活,也有助于进一步阐述影片的核心内容,即:

睁开眼去迎接存在的可能性,这往往本身就是一种负担,而那些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人接受着知识带来的福报和祸事,这就像禁树上的果实。

《黑客帝国》中的红色药丸隐喻《圣经·创世纪篇》中提到的的伊甸园里,知识树上的禁果(苹果)。

尽管《圣经》通常认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背叛了上帝,并最终背叛了人类,但沃卓斯基姐妹(The Wachowskis)认为苹果(即红色药丸)是通往更伟大的真理的必要途径。

无知才是对上帝和人类真正的背叛,不是知识。

我并不是说这就是《圣经·创世纪篇》想要强调的无知是福这一点,而是说《黑客帝国》和《圣经》有许多明显的联系。


出处:SC Lannom | Studiobinder

翻译:Katja | 盖雅翻译小组

views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