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场记板:补拍镜头、实拍原档、无声录制等

影视制作

图源:Pexel

当你大致清楚要在电影场记板上写什么内容后,接下来我们将会深入讲解。

正因需要针对一些非常规情况规定一些细微的差别和最佳做法,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影制作行业,所以电影场记板才被电影制作者们使用了这么多年。

例如,假设需要制作无声镜头,你应该如何打板?是否还需要拍响场记板的打板条?抑或你正在录制摄影机内的同步声,但是又想再录制现场补录声或房间环境音,这时应该如何给这些素材打板?补拍(reshoot)也是相同的打板方式吗?部分补拍镜头(pickup)又如何打板?

在你真正遇到这些问题之前,弄明白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打板打得好,重点在于保持一致,如果你在这些问题突然出现的时候才着手解决,就是在用你之前为剪辑师打下的坚实基础来冒险。

所以,我希望能帮助你通过这些“灰色地带”。

以下包含五种不同的打板场景,这些场景也许不会在每一个镜头都出现,但都是十分常见的,所以你需要知道该如何处理。

1. 无声录制

M.O.S指的是在一个场景的拍摄中不录制任何声音。

有人说,MOS这个词是“Mit out sound”,“Minus Optical Strip”,”Minus Optical Sound”,或者“Motor Only Sound”的首字母缩写,但没人知道这个词真正的来源是哪一个,而且说实话,这个词的究竟来源哪里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你如何准确使用场记板,让剪辑师知道这是个无声录制镜头。有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看你喜好选择任意一个,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

闭合打板条法

要让剪辑师知道这是个无声录制镜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持打板条闭合,并在打板条顶部贴上一个大大的“MOS”标签。打板条是剪辑师同步声音时第一眼就能看到的事物之一,这样做他们立马就能看到这个“MOS”标签,并意识到无需同步声音。

我推荐使用这个方法,因为它方便、快捷,一只手就能完成。

手指闭合打板条法

此方法在上一个方法的基础上做了微调,需要将你的手指放在两条打板条交接的位置。这能让剪辑师看到,没有打板的“咔”一声,所以这是无声录制。

手指放在打板条中

许多摄影助理都喜欢使用这个方法,单手握住场记板,手指置于打板条中间。这也能让剪辑师清楚你绝对不会打响场记板(除非你是个受虐狂),这也是广为大家所知的“告知是无声录制镜头”。

“MOS”标签

在以上给出的示例图片中,你都能看到场记板上面的一个大大的MOS标签。

由于没有声音,所以在MOS无声录制时,在视觉上表明这一点至关重要。

这意味着,要么你需要在本身就写有MOS的场记板上将这几个字母圈出,要么使用外加标签。我推荐你使用标签,因为它更容易被注意到,你可以将标签贴在场记板的任何地方。

如果你想制作一个像我这样的标签,可以弄一个P-Touch Labelmarker标签打印机。做好标签后,往打板条加魔术贴(最好是贴在打板条黑色区域),往标签上也加上魔术贴。

如果你无意制作那么精致的打印标签,或时间比较紧急,那你只需拿一些摄影机胶带,用记号笔写上“MOS”,贴到打板条上方,这样同样可行。

最后,一个关于“MOS”的小贴士,拍摄时场记板不要在摄影机前停留太久。由于无需在打板时报场,剪辑师只需要看到一帧的场记板画面即可,所以不要在镜头前磨磨蹭蹭。

2. 部分补拍(pickups)和连续拍摄(series)

部分补拍指的是拍摄某个场景的特定部分。

通常导演选择部分补拍是因为他们只需要拍摄某句台词或者接上一个长篇幅对话的末尾。无论原因是什么,部分补拍的打板方式是相对简单的——只需在“take”(镜次)那一栏的数字旁边写上“P/U”字样。(如下图)

在场记板上标明能让剪辑师清楚某个镜次是部分补拍,如果剪辑师看到场景剩余部分“缺失”时无需惊慌。

除此以外,导演还可以选择连续拍摄,即某个场景或时刻一次又一次进行时摄影机不间断拍摄。通常连续拍摄是为了捕捉只有一句台词的短镜头(short one-liners),或导演想要某个特定动作的更多可选素材。

和部分补拍的打板方式类似,你可以在“take”那一栏的数字旁边写上“SER”或“Series”字样。这样场记板在打板时会读作“第一条 SER(连续拍摄)”。这能让剪辑师清楚在一个长镜次的时间范围内还有几组“迷你镜次”(如下图)。

部分补拍和连续拍摄都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片场拍摄时间极其宝贵的时候,因为这两个技巧能让导演将他们的注意力分配他们认为最重要的部分。

还好,在打板方面,部分补拍和连续拍摄都只需要提前在场记板上标记几个字母即可。

3. 补拍

每当你需要重新拍摄之前被认为是已经拍摄完成了的场景,那样的镜头就能被称作补拍。补拍可以在同一天,同一周,或杀青后的几个月进行。

补拍要么是修复有缺漏场景的必要之举,要么是解决之前的拍摄中没有发现的问题的好机会。

补拍对于打板所带来的问题是,从技术上说,你拍摄的是和之前相同的场景,那么,你在场记板上写的内容是否和之前镜次的场记板一样?这样做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你过几周、几个月再回看这个场景,你可能不清楚哪个才是每个镜头所拍摄的最后一镜,因此这样做不可取。

更好的解决方式是在任何补拍镜头前,都在场记板上加多一个“R”字。例如,假设你要补拍的是场号27A,那补拍时场记板上就应该写成场号“R27A”。(如下图)

计划补拍任何镜头都是同样的命名方式。

那要是还有二次补拍怎么办呢?我之前从未碰到过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把“R”字多写一次,变成场号RR27A。(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做法,建议和场记沟通确认最佳的打板方式)

4. 视效实拍原档

一我曾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提到过:

有了正确的镜头,对于一名视效师来说,唯一的限制就是他们的想象力(也许还有预算)。他们依靠片场工作人员来采集优秀的素材,这样他们才能往素材上覆盖视效。

作为一名摄影助理,你无须担忧镜头素材会被如何渲染,但你需要尽可能地为视效师提供帮助,首先,你要为他们提供一些信息。

视效实拍原档对于很多镜头来说就像是拼图里最关键的那一块。打板正确,让这些素材在后期制作时能被轻松找到,这就为解决素材混乱的场面清除了潜在的麻烦。

对于一些不是特别了解视觉效果的初学者,实拍原档指的是一个不包含任何演员或动作、“纯净版”的镜头。这能让视效师提取出背景元素,进行转描(rotoscoping)、抠像或其他混合效果。这些实拍原档不总是被需要或能用得上,但最好能拍一些,“以防万一”,而且实拍原档对于某些镜头有奇效。

在打板方面,实拍原档的打板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取决于计划拍摄的实拍原档的规模。

如果你只需要拍摄少量实拍原档,并且是和拍摄场景时同时拍摄,只需要填好场号,再在“take”(镜次)那一栏加上“Plate”(实拍原档)字样即可。

但是,在涉及更多视效镜头的拍摄中,更谨慎的做法是想出另一套更好的命名系统。最好是在你和视效总监(或者任何担任类似角色的人)以及场记之间决定。可以参考下图《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拍摄使用的场记板。

只要后期制作的工作人员清楚这些场记板的含义,并且能在摄影部门和场记的片场书面记录上溯源,这就OK了。

5. 房间环境音

啊,房间环境音,最使人厌烦、但又是很重要的东西,30秒(或更长)时间你就能在片场感受到。

房间环境音指的是麦克风收音时录下的房间自然声。通常现场录音师会在每个场景拍摄末尾录制声音,让拍摄暂停一会,这样他们就能捕捉房间声音的“精华”。

但正如我在文章开头部分所说,如果你正在录制摄影机内的同步声,但又想同时录制房间环境音,应该如何写场记板?为了捕捉声音,摄影机就得一直录制,但如果一个片段没有打板就很容易被当成意外拍摄而被弃置,把宝贵的房间环境音也给浪费了。

我给房间环境音的打板方式和给视效镜头打板的方式是一样的,就是保留场号不变,但是在场记板上“take”(镜次)那一栏写上“TONE”或“ROOM TONE”字样。(如下图)

另一个选择是将场记板翻面(翻到全白的那一面),可以写上类似“房间环境音 内景 厨房”这种说明。

但大部分情况下,这不会是一个难题,因为现场录音师通常会将声音单独录制,不需要让摄影机开机来录制房间环境音。但若万一他们真的开机来录音,你应该准备好了可以为环境音录制打板,并把音频片段做好标记。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保持一致性。

关于打板,最难的部分其实从来不是想清楚拍摄最基本的镜头时该在场记板上写什么,而是当增加了诸如补拍、部分补拍、无声录制、实拍原档、房间环境音这些特殊情况后,镜头拍摄工作变得更加琐碎时该如何正确打板。

最终,在面对以上这些情况时,你是如何打板的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你是怎么打板的,重要的是在拍摄过程,全程始终保持打板规则的一致性。我上面所讲的是我所学到的遇到上述5种情况应该如何打板的方法,但绝对不要把我的话奉为圭臬。

而且,实际上,也许与你共事的场记想使用另一套打板方法,这当然是没问题的!

在拍摄中,打板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填写场记板上的信息还有许许多多的方法。


出处:Evan Luzi | Theblackandblue

翻译:Katja | 盖雅翻译小组

views
影视制作
连接片场和后期:Shadow Magic工作室案例介绍

数字化显然会具有颠覆性,当大家对只有特定应用程序才能读取的新的工作流很困惑的时候,我去Apple的网站读了白皮书,突然间我就成了学院里唯一一个会使用RED摄影机的人。

影视制作
Netflix《雷普利》另辟蹊径的摄影幕后

〖更新至4-7〗导演泽里安与DP艾斯威特为这部剧赋予了令人难忘的审美内聚力和激进的野心,摄影与布光充满趣味、冒险与惊喜。

影视制作
QC系列文之混叠与摩尔纹

〖更新至3-6〗混叠效应非常普遍,本文将探讨这种错误的技术背景及原因,并聚焦于如何使用Silverstack来确定来源,以及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