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预算长片电影制作中如何身兼数职

The grindhouse post for 'White Gaze'
影视制作

为实现作为电影人的目标,你不得不成为全能战士。

一位导演、一位摄影指导(DP)和一支两人的机电团队(还兼任执行制片、副导演和跟焦员)走进了片场,这个片场是一间狭窄的三床一卫的公寓,这个项目预算不足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3.6万元),是一个只有30页剧本的恐怖短片,追求《亚特兰大》(Atlanta)和《遗传厄运》(Hereditary‎)的审美风格。

所幸,这里不是说俏皮话,我们走出片场的时候得到了拍完的一部短片……堪堪拍完。

我可以分享一下从这场地狱般的考验中得到的经验教训,让你以后拿到一笔微预算时,至少某种程度能搞定拍摄,并且完成你需要的镜头覆盖和达成你想要的风格。

心理预期

WHITE GAZE - A Gentrification Horror - Film and Storytelling | Seed&Spark
恐怖短片《White Gaze》
图源:SEED&SPARK

每位电影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成长历程——有的人一开始就比较成熟,而还有的则需要一次次历练来精进职业成长。如果你是后者,那加入项目时一定要衡量好心理预期,并专注于细节,确保一切精力都花在服务于故事的刀刃上。没有什么比沉迷幻想而忽视眼前细节工作更会损害作品的了。

一定要务实,最重要的是,确保自己的主创团队都做到这一点。要是没做到这一点,就会让你的项目因任一成员缺乏经验而出现纰漏,结果导致你的构想越来越岌岌可危。

组建摄制组/前期制作

我们很多人当导演的时候都在寻找“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但我没那么讲究“一对一”——我寻求的是跟DP(以及各演职人员)组成灵魂家族,来帮我为每一个不固定类型的作品把我的视觉审美具象化呈现。

有时候,你是在某个人身上碰运气而获得了不错的惊喜。但通常,即便你找到了“那个人”,就像所有人与人的关系一样,双方的默契并非朝夕可得。需要进行沟通和练习。

确立一套“参与规则”,并确保你的团队把所有规则都读过并理解。用详细的情绪板来辅助说明,并确保你讲清楚为什么会包含那些参考材料。另外再加上把你的镜头表用实体照片做出分镜。

如果你拥有的是一支低配团队,采用家庭式的工作模式,几乎没有或者完全没有合作过,那么你一定要开几次创意会议,跟整个摄制组分享参考材料,不只是分享给部门负责人,这样所有人才能有所准备朝同个方向努力。

创造出相互协作和灵活处理的空间,但不要让人有错误解读的空间——尤其是不可避免地遇到瓶颈和时间不够的时候,大家才能保持相同的理解,至少有同一个目标。

拍摄建议

说到瓶颈……从设备上把宝贵的预算省下来,投入到额外的摄制组人员身上。评估自己的构想。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坚持下去。如果你知道不值得为了动态范围而选用Alexa这么庞大的摄影机,就选小一点的。

《White Gaze》预算分配
图源:SEED&SPARK

如果你知道自己只想要长镜头,为什么还用广角定焦镜头?如果你知道有个暗光一镜到底的场景对故事而言只是相对比较重要,那就别让视频监看点耗尽几个小时的拍摄时间去测试一套布光设备——那段时间可以用来拍摄其他地方的镜头覆盖。

弄清什么对你来说才重要,学会说“不”。

额外的布光和摄影机设备所带来的“灵活性”和“选择”可能会导致你犹豫不决,沟通有误,时间都浪费在试用这些“玩具”上了。简化这个过程,把钱花在请有经验的灯光助理、其他摄制组成员和懂行的制片助理上。腾出更多时间。

话虽如此,沟通和练习都是很表面的锻炼。找到“那个人”几乎是一种凭直觉的赌博。作品集无法全面反映出主创人员的能力,而你的感受力是教不了其他人的。确保你找的人和你有共同的品味,并且有重叠的审美。

做出牺牲

让我们再回到心理预期。一定要务实,要现实。对于微预算项目,我们都不得不身兼数职才能把它完成好。

《White Gaze》海报
图源:Erik Ta

只要记住,这些项目就是对我们的测试,让我们能精进技艺,其意义就是以这些作品具象化地表明我们的潜力和构想。制作这种规模的作品,你不可能面面俱到。要么一定得雇一位执行制片、服装设计师或道具师/置景师,要么就接受牺牲那些部门在屏幕上的呈现质量。加入项目的时候要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的导演风格中不可或缺的。对我来说,就是视觉审美。

拍摄过程中,我自己因为要兼顾制片、服装、置景、制片助理甚至餐饮的工作而应接不暇,到我最终抵达片场的时候,再做微调和更改就会花太多时间。

因为上述所有的原因,我们当时没那么多时间。

现在就留出时间,为自己拍一部好片吧。

出处:Erik Ta | nofilmschool

翻译:LorianneW | 盖雅翻译小组

views
影视制作
A24《内战》导演及DP幕后访谈

〖更新至1-5〗编剧兼导演加兰更感兴趣的是探讨我们将如何重蹈覆辙,而不是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左翼或右翼。

影视制作
从胶片到数字——英国后期公司Cinelab的十年发展

〖更新至1-10〗2013年的所有长片电影中,90%都采用数字拍摄。十年之后,事情重新发生变化。

影视制作
视效指导与DP的关系

〖更新至2-6〗在这种数字工作流中,“拍摄”和“后期”之间的区别变得日益模糊,机内捕捉的画面,与后期完成的内容之间的区别经常被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