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产剧七大病症

行业观察

据豆瓣剧集播出信息显示,今年有约1000部剧集播出。但根据CSM52,平均收视破1%的电视剧只有16部。网剧方面,也只有《延禧攻略》成绩尚可。制作成本趋高,各式新剧频出,但真正赢得观众、有影响力的作品却屈指可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收视率造假、注水、天价片酬、天价版权、伪专业化、三观模糊、改戏这七大乱象:
一、收视率造假
国产剧的顽疾。曾有业内人士爆料电商卖家的刷点击量服务,三大平台任意一家刷1万流量都用不到100元;还有某导演道出剧集买收视已成“常规操作”,不买很可能会没收视,甚至被攻击,90万元一集的收视率购买费还不能保证进收视前二。
事件曝光后,主管部门发布《通知》坚决打击收视率造假,爱奇艺也主动关闭了前台播放量。但在当前背景下,问题恐难彻底解决。
二、注水
电视剧集靠集数赚钱,又买不起主演档期,播回顾、插回忆、缩短单集时长,特别是给配角加戏,便成了“注水”妙招。《凤囚凰》成了《霍璇传》……到成了《润玉传》的《香蜜沉沉烬如霜》的编剧便承认注水。但剧方如旧操作。案例:原定56集的《九州缥缈录》变更到69集……。
三、天价片酬
三大平台和九大公司相继发布抵制“天价片酬”通知后,主管部门也发布了“限薪令”,规定每部电视剧、网络剧全部演员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但明星毕竟是“刚需”,最大“卖点”,很可能台下操作变相补偿明星,例如用境外银行转账支付片酬。
四、天价版权
此与天价片酬密切相关,凡观众认可的演员片酬都不低;制作团队和IP也是决定片酬的重要因素。平台一抢购,版权价自然水涨船高。
五、伪专业化
名导、名制片、名造型指导、名摄影师等“名人”们,以及“半个娱乐圈的老戏骨”都成了剧集制作专业化的代名词。究其原因, “大团队”“学院派团队”“电影班底”等“名人”团,以及老戏骨们都被剧方当作彰显品质和制作专业化的噱头。结果《龙凤店传奇》等众多“金牌团队”制作和戏骨当绿叶的剧,口碑都很差。
六、三观模糊
《创业时代》里黄轩的一句“我爱上了你的身体,和另外一个女人的声音”,再次刷新了观众的三观。这种连琼瑶都不敢写的桥段,即便在现实生活里真有,畸形的爱情观值得传播吗?根源还是编剧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国内整体创作环境日益浮躁。
七、改戏
因为“曹曦文戏霸事件”,改戏弊病再次成为焦点,同组演员徐熙颜爆料曹曦文仗着戏是自己“家”投的,私自加戏,更逼走了原来是男三的朱梓骁。这个问题主因还是要归到编剧身上。与日韩相比,国内不仅水平强的编剧少,其整体地位也低,在拍摄中几乎没有发言权。这种境况下,即便是好故事,也会受各色糟蹋而变难看。
结语
“虚胖”严重,精品匮乏,产量王国的“剧荒”尴尬,这七大乱象是主因。
前几年,在利益诱惑下,资本大量涌入市场,仅2016年就有4000多家影视公司诞生,全行业超过1.2万家,但多数是“炒短线”的玩友,影视寒冬也使潜在问题激化。市场规范值得期待。

views
行业观察
高级调色师婕特·欧莫希比

〖更新至1-5〗初始在鲜少女性的声音传输部门到胶片转印部门最终定位在数字调色,且在低预算工作才得到了一些突破机会。

行业观察
2024年度SMPTE媒体技术峰会:AI与IP化成为好莱坞关注重点

SMPTE媒体技术峰会(SMPTE Media Technology Summit)被誉为全球影视行业的技术风向标。这个一年一度的大会关注媒体创新、解决方案与技术。

https://postperspective.com/wp-content/uploads/2024/10/Roundtable-Main-Image-624x416.jpg
行业观察
2024虚拟制作圆桌访谈

〖更新至3-20〗现代虚拟制作在过去几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个项目中,这个在过去如“狂野西部”般的领域如今正在逐步发展成熟。虽然工作流尚未“标准化”,但部分流程已实现标准化,并且从业者们越来越适应这种拍摄方式,尽管虚拟制作的方方面面仍在发展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