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受好评的传记片《无名小辈》(A Complete Unknown)讲述鲍勃·迪伦(Bob Dylan)的成名历程——从他19岁时带着一身神秘感来到纽约,到在1965年的纽波特民谣节上奉上他标志性、同时也备受争议的演出。这部电影由詹姆斯·曼高德(James Mangold)执导,提莫西·查拉梅(Timothée Chalamet)担任主演,影片故事以上世纪60年代充满生机的音乐场景和动荡的文化剧变为背景。这部电影目前获得了2025年奥斯卡金像奖的八项提名以及众多其他荣誉。

《无名小辈》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8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部电影幕后出色的剪辑团队——安德鲁·巴克兰(ACE)和斯科特·莫里斯,以及视效剪辑师马特·布劳因,了解他们是如何从技术和创意的角度将迪伦的故事搬上大银幕的。
注:本篇访谈有删减
我们首先来问剪辑团队一个问题。很明显在这部片子里,声音和音乐是故事的核心。它们在故事的节奏、韵律以及声音和视觉的关系中扮演何种角色?

图源:postperspective
剪辑师安德鲁·巴克兰(Andrew Buckland,ACE):我们倾向于认为整部电影中的所有事物都是紧密联结的,所以我们不会将电影处理成一部分是剧情场景,一部分是音乐场景。我们想要将所有这些元素都结合在一起,甚至在音乐曲目中也是如此,所以剧情元素会在表演中出现。

图源:postperspective
剪辑师斯科特·莫里斯(Scott Morris):(导演詹姆斯·曼高德的)工作方式非常棒,他让(声音剪辑师唐纳德·西尔维斯特-Donald Sylvester和音乐剪辑师泰德·卡普兰-Ted Caplan)在整个剪辑过程中都和我们一起待在剪辑室中。这是一部音乐片,所以很显然我们需要做许多音乐的剪辑,但声音设计也被纳入其中,即使是在早期——当我们在制作样片、设计场景时。
所以,这真的很有效——比如,片中古巴导弹危机的段落中有许多档案素材,背景有收音机和电视,以及城市景观。拥有这样的声音空间能帮助我们补充节奏。我们随后进入到鲍勃·迪伦在咖啡店里表演《战争大师》(Masters of War)这首曲子的场景,而我们会无缝转到音乐中。我们秉持着“融入场景”的理念,从一个场景切换至下一个场景。在这些转场中,我们总会用某种声音元素来引导我们。我们发现,可以先安排现场演出,然后快速切入下一个场景。在安德鲁将这个场景组合起来时,其中有一场大型鸡尾酒派对,皮特·西格和鲍勃在派对上会一起表演;这里有现场演出,随后鲍勃离开、派对上的所有人都上前去找他搭讪时,音乐一直在播放。这只是一种保持行进的方式。我们使用了一些技巧——无论是声音设计、城市声景,摩托车声音方面的技巧,还是音乐技巧(这是肯定的)——来辅助我们推进情节发展。
我很喜欢这一点。对于片中的重大时刻——迪伦使用电吉他表演,你真的在玩转观众与迪伦之间的动态。你是如何找到这种平衡的?
安德鲁:1965年的纽波特民谣节的场景的剪辑耗时最长,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元素——包括正在表演的迪伦、观众的反应,以及其他台下的充满戏剧性的时刻。我们必须要找到所有这些元素之间的平衡——尤其是观众,因为我们需要打造反应上的演变:他们从一开始的震惊和沉默,到慢慢升起的愤怒,再到最后爆发式的混乱——其中有一半的观众喜欢这场演出,另一半反感,而这正是迪伦用他的音乐创造出的喧闹和混乱。
这里的挑战在于要在表演中找到那种平衡,同时也要揣摩素材足够长的时间,从而真正理解和找到那些特定的视觉时刻,让观众做出特定方式的反应,并找出所有这些时刻在剪辑中的位置。
与此同时,你还要权衡艾伦·洛马克斯(Alan Lomax)上去抢夺调音台(soundboard),随后爆发激烈冲突,皮特·西格(Pete Seeger)也去抢夺音板,尝试阻止这一切的故事……但同时,我们始终有意识让鲍勃·迪伦有参与感,即使是在其他这些单独的时刻。他总是有着一席之地,不仅是在音乐上,在视觉上也是一样。这是个艰难的挑战。
听起来确实很艰难。那你最喜欢剪辑的场景是哪一个?或者说你感到最自豪的场景是哪一个?
斯科特:我非常喜欢剪辑影片之前讲述鲍勃·迪伦声名鹊起的蒙太奇场景。这段配的是《大雨将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这首曲子,一开始他是在市政厅这个较小的场馆里表演,最后是在卡内基音乐厅表演,所以我们有(来自提莫西·查拉梅的)两场不同的现场音乐表演。我们手上的所以这些蒙太奇素材原本是打算剪辑成一个更小的段落,但我们加了其他元素进去,将它打造成一个更加复杂的故事。所以,这个段落不仅仅讲述了鲍勃·迪伦的成名之路,还通过信件交代了他与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鲍勃与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他与希尔维之间的关系和二人之间的距离。
后来,皮特·西格对他的名声感到有点兴奋,但看到迪伦不断累积名声时,他内心有种复杂的感情。噢,我们把在华盛顿游行上的画面也放进去了,我们有时会用有人声、带歌词的表演,有时不带,然后是只用纯音乐,以吉他作为背景,我们甚至将华盛顿游行上鲍勃演奏另一首歌的人声也加进去了。要从剪辑、声音和音乐的角度将这些剪在一起是非常复杂的。但这也很有意思,我对最终的成果也感到很满意。
安德鲁:我认为片尾(是最令我感到自豪的)。其中的第一个场景——迪伦在医院里第一次为伍迪·格思里(Woody Guthrie)和皮特·西格演奏——令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非常喜欢挖掘出鲍勃的戏,因为这是大家第一次听他表演,而提莫西·查拉梅也是第一次表演。他在这些镜头中真的在弹奏和歌唱。对于他来说,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看到所有第一次听鲍勃表演的人产生的反应。我非常享受探索那个场景。
视效剪辑师马特·布劳因(Matt Blouin):我很喜欢1964年纽波特民谣节的场景,那是他们首次表演《时代在变》(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观众之间,以及他和希尔维之间有很多互动,而皮特·西格看着观众对这个天才(或者任何其他称谓)的反应——这是个情感丰富、充满力量的场景。能参与到这个场景中是非常酷的,因为我们的整体目标就是要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部电影不是那种“用视效来炫技”的电影,我们想让你在剧情中流连忘返。我们想要将你带到故事中,让你留在其中,让音乐和画面完成剩余的工作。

图源:Searchlight Pictures
说到这个,情节设置的真实度和60年代格林尼治村的细节令人咋舌。要捕捉那种场地和年代,你们进行了哪些数字工作?
马特:这99%都是制作总监弗朗索瓦·奥杜(François Audouy)的功劳。他们出色完成了这项工作。他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仔细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我看了所有的布景参考和他们所做的所有工作,简直是太棒了。我们确实做了一些补充,但没什么大的调整。基本上你在银幕上看到的所有内容都是摄影机内完成的。
斯科特:是的,他们的工作非常棒。我们在新泽西重现了(纽约的)麦克杜格尓街。我认为唯一的改动就是我们在背景中增加了华盛顿广场(拱门)。它非常细微,只是为了让你身临其境——如果你是纽约人,你可能会注意到它。但这些都是在美术设计中实现的。我们使用这些富有年代感的车子和服装。(这部片的)美术工作十分出色。
马特:是的,如果说有什么改动的话,只有一些细微的天际线元素,或者去掉一些在拍摄过程中无法移除的现代元素。但是说真的,光是美术设计完成的工作就已经非常好了。
这真是太酷了。了解了更多技术方面的内容后,你觉得你在项目制作中遇到的独特挑战是什么?
斯科特:这是我第一次和吉姆合作(安德鲁和他已经合作过很多年了)。但吉姆喜欢在拍摄过程中进行剪辑,所以我们在他位于洛杉矶福克斯片场的办公室里剪辑,而他们则在新泽西拍摄。他们会进行很长的一天拍摄,随后吉姆会在晚上使用Evercast,我们就能够使用那种工具快速工作。在杀青后的几天,他回到了洛杉矶,我们就能观看剪辑师做好的顺片。但这远比剪辑师顺片要多得多,因为我们已经和吉姆一起看了一遍,在场景上也做了几版剪辑(多亏了Evercast)。
安德鲁:是的,在杀青之后,我们可以通过Evercast在家里做剪辑和联系吉姆。
马特:从视效的角度来说,这部片的主要视效供应商Rising Sun Pictures在澳大利亚。所以我们需要保持一套非常不同的日程。我们这边的晚上五六点他们才起床,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在吉姆面前呈现镜头。这时,吉姆已经回到了洛杉矶,但有时他会在办公室中开始一天的工作,或者仍然和这些人一起工作。但这非常容易做到,因为我们可以让他登录Evercast来审阅镜头,或在剪辑中播放它们。我们能够获得吉米的反馈,不错过任何一个节拍—— 当你存在时差,以及给出注释与执行之间存在较大延迟时,Evercast能尽可能地帮你做好。无论何时,当镜头送来,或者当视效总监需要开会,或者在吉姆面前呈现什么东西时……它能让我们灵活变通,不受阻拦。我们可以继续工作。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是无法做到的。
你们都使用的是什么硬件和软件?
斯科特:我们在“芝士刨丝器”Mac Pro上用Avid Media Composer做剪辑,DNxSQ。
马特: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不是吗?你不需要特别高的配置也能运行Media Composer或者Evercast。
斯科特:很简单,是的。
马特:我不确定吉姆在家里的配置是什么,但我猜他用的是一台笔记本电脑搭配一台不错的监视器,用来观看镜头。而我们在办公室里所使用的设备也只是在“芝士刨丝器”Mac上用Media Composer。有时我们会在办公室里和吉姆一起审片:他会坐在沙发上在电视上观看,我们则通过Evercast联系澳大利亚的工作人员。他也有可能在家,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和澳大利亚的工作人员一起看监视器。但我们会使用一个AJA的盒子将信号输出,这样我们就能在剪辑室里观看素材。软件方面,我只使用After Effects,但视效工作人员还会用Mocha、Maya等软件来生成实际的素材。

你们是如何用Evercast进行串流的?
马特:我们只串流DVI信号,比如从Avid中导出原生流,使用Blackmagic Decklink来转换它。
你们认为Evercast为这个项目带来了什么价值?
安德鲁:(有了Evercast)我们能与吉姆一起合作,与他共同进行剪辑。当他们在拍摄时,我们得以处理和完善场景,这是最宝贵的地方。即使是当他回到洛杉矶之后,我们也能够在晚上与他一同工作,同时我们继续审阅素材,这是非常有用的。
斯科特:是的,它的确能让我们快速且高效地工作,不会浪费任何时间。所以在这方面它绝对是有优势的。
斯科特: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它能让我们的工作持续进行,不被中断,因为老实说,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无法承受任何延误。我们必须要快速进行周转。
斯科特:是的,我觉得整个项目从开始到影片上映大约花了九个月时间。
哇。那如果没有这个工具,假如你想要一边拍摄,一边进行剪辑,那你应该得亲自去到新泽西才行?
安德鲁:是的,你得去到拍摄现场。
那么,你认为在后期制作中进行远程工作是否具有光明的未来?
马特:哦天啊,我希望如此。
安德鲁:我认为这是必然的未来。
斯科特:是的,我们现在已是这样。随着越来越多项目意识到保持高效需要远程工作,这将会越来越流行。
安德鲁:我甚至不认为有任何其他选择。不进行远程工作是不合理的。
马特:噢是的,回顾一下几年前,当时你在剪辑录像带之类的东西,为的是更快地完成样片……我记得在这些工具出现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而当时的情况有点荒唐,工作量也非常大,因为你实际上并不是在剪辑样片——你得重新倒回去,二次剪辑样片。所以,我认为远程工作是很有必要的。总体上说,它能让我们更有效率,无论是混合工作还是完全远程工作的项目,这都很有帮助。能够在下班之后还能收到答复和剪辑,至少和导演(或者从我的经验来说,是供应商)是这样,这一点太好了。如果不进行远程工作,我认为根本无法完成这些越来越紧迫的日程。
(未完待续)
出处:Jessica Cyrell | Evercast
翻译:Katja | 盖雅翻译小组
您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