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1939年的经典电影《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改造为专为拉斯维加斯Sphere巨型球幕而定制的沉浸式体验是一个开创性的项目:它利用前沿技术,融合经典老片怀旧。本文深入分析该项目目标,驱动项目的技术革新,以及针对全球最先进的娱乐场馆之一将一部二维电影进行改造的流程拆解。
《绿野仙踪》(16K)Sphere项目
项目目标
《绿野仙踪》Sphere项目的首要目标是:在一个革命性的场馆中,为现代观众重新塑造文化经典作品。Sphere具有16K×16K的包围式LED屏幕,和最尖端的的沉浸式性能,为提升电影体验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平台。本次经典改造力求:
1.传承经典:向《绿野仙踪》精湛的艺术性与故事叙述致敬,同时向新一代观众介绍经典。
2.利用Sphere的场馆性能:充分利用Sphere的沉浸式技术,包括超高分辨率视觉呈现、空间音频和触觉反馈.
3.扩展技术疆界:展示为新锐未来平台改造经典媒体的可能性。
此项目是优质电影更广泛趋势中的一部分,旨在复兴观影体验。低质量AI生成内容正在崛起,比如Sora优先服务手机端的视频,《绿野仙踪》项目则凸显了投资高品质、沉浸式体验的价值,这些体验不可能被智能手机取代。这场冒险反映了电影的未来:注重以品质、叙事和革新来吸引观众回到影院。
Sphere放映的《来自地球的明信片》(Postcard from Earth)
庞大的项目规模
《绿野仙踪》Sphere项目是影史上最具野心也最烧钱的改造项目,预计(仅后期制作)预算为8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亿元)。这巨额成本反映出了要将一部经典电影调整为符合Sphere独特技术要求的复杂性。它涉及:
●尖端技术:一套行业领先的工具与软件被用于原作的数字化增强和格式调整。
●专业人员:多组视效艺术家、声音工程师和软件开发者共同花了两年多改造影片。
●硬件与测试:为Sphere渲染内容需要专门的软件以及大量的现场测试,以确保内容兼容场馆的屏幕和音频系统。
150个NVIDIA RTX A6000 GPU为这场“超级增强版IMAX体验”助力
为何没用到Big Sky摄影机?
跟专为Sphere的18K×18K Big Sky摄影机系统而设计的原创项目不同——比如达伦·阿伦诺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的《来自地球的明信片》——《绿野仙踪》这个项目是对现有素材的数字化增强和改造。《绿野仙踪》原片的内容已经过仔细的调整,以匹配Sphere规格而无需补拍新素材。
Sphere的《来自地球的明信片》的评价:超级增强版IMAX体验
影片改造的技术阶段
胶片修复与清理
改造《绿野仙踪》的第一步是修复原始胶片。尽管这是一部大师之作,但1939年的胶片显示出了不少老化迹象,包括刮痕、褪色和颗粒。
所用工具:
●DaVinci Resolve Studio:用于调色和增强视觉统一性。
●Phoenix胶片修复软件:用于逐帧清理胶片刮痕和不完美。
●AI工具(比如Topaz Video AI):用于自动降颗粒和分辨率放大。
流程:
分辨率放大至16K
Sphere包围式的屏幕需要超高分辨率内容。针对35mm胶片投影的原始素材被放大至16K分辨率。
所用工具:
●Topaz Video AI:利用AI完成分辨率放大,确保细微的细节得以保留,同时不会引入伪影。
●Foundry的Nuke:通过提供高级合成工具和精确的调整,辅助为更高分辨率调整复杂场景。
●OpenCV:计算机视觉库用于将特定任务自动化,比如运动稳定处理和补帧。
流程:
●将影片分为各个场景。
●使用以历史素材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在分辨率放大过程中插补遗失的细节。
●应用Nuke中的手动修图来增强特定画面区域,比如桃乐丝的红鞋或黄砖路。
全景格式调整
Sphere的沉浸式环境需要的是将观众天衣无缝地包围起来的内容。这一步涉及将《绿野仙踪》重新塑造为一个360°的体验。
所用工具:
●虚幻引擎:用于在3D环境中重新创造经典场景用于全景显示。
●Autodesk Maya:用于增加深度,并将场景扩展到原构图之外。
●NukeX:用于高级3D合成,将额外资产无缝拼接到原始素材中。
●After Effects:用于创建动态转场和视觉效果来融合各场景。
流程:
●提取2D资产,将其转换到3D环境中。
●使用CGI扩展背景,确保形成一种包围式效果。
●融合运动与透视来匹配观众视角。
空间音频重制
重制音频以利用Sphere的空间音频系统,该系统可精准传递声音以匹配视觉元素。
所用工具:
●杜比全景声:设计多通道音轨来提供沉浸式音景。
●Pro Tools:以增强的清晰度为对白、音乐和音效进行混音与同步。
●Sound Particles:用于高级3D声音设计,实现动态音频运动。
流程:
●为对白、音乐和音效分离原始音轨。
●重新录制特定元素以增强动态范围和空间精度。
●将音频提示与Sphere的触感反馈系统相集成。
将效果与Sphere的4D性能相同步
为了让体验真正具有沉浸感,本次改造结合了Sphere的4D效果,比如氛围控制、气味集成和触感座椅。
所用工具:
●Sphere Studios开发的自定义同步软件。
●Unity引擎:用于实时模拟和测试4D效果。
流程:
●将片中的关键时刻映射到特定效果(比如龙卷风场景中的风)。
●给气味编程,以匹配环境设定,比如罂粟花田。
●将触感反馈与屏幕上的动作相匹配,创造一种触觉体验。
渲染与优化
为Sphere渲染内容需要创建为其LED屏优化过的文件——这个巨型LED屏的像素密度是传统显示设备难以匹敌的。
所用工具:
●RenderMan:皮克斯的渲染引擎用于高质量、逼真的渲染输出。
●Sphere自定义渲染管线:一套专有系统,专为处理16K×16K内容而设计 。
●Houdini:辅助复杂视效的程序化生成和模拟。
流程:
●分段渲染场景以管理文件大小和处理需求。
●应用压缩算法,在不妥协质量的情况下确保回放流畅度。
●在Sphere的显示屏上测试和渲染内容,以确保内容完美对齐且清晰。

图源:Sphere Entertainment
电影的未来:优质体验VS低端AI内容
《绿野仙踪》Sphere项目代表了优质电影可实现的顶尖水平。新时代中,为手机消费而设计的低品质AI生成视频(比如Sora不走心的内容)成为主导,但像这样的项目凸显了投资高品质、沉浸式体验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个技术奇迹,还是一个文化宣言:优质、大规模项目是将观众带回影院不可或缺的要素。电影的未来就在于创造居家娱乐代替不了的体验。Sphere开创性的处理方式,辅以高分辨率的视觉呈现、空间音频和4D效果,保证了观众会继续重视大屏幕的魔力。随着电影人和制片厂拥抱这些创新,真正的电影和低端AI生成内容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保证影迷仍然会被叙事和技术的力量所吸引。
Sphere放映的《来自地球的明信片》
总结
《绿野仙踪》Sphere项目证明了经典电影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可能性。通过运用各种工具,如虚幻引擎、Nuke、Topaz Video AI和杜比全景声,以及为Sphere的独特环境重新塑造影片每一帧,这个作品改造项目不仅保留了原片的魔力,还让原作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此项目8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8亿元)的成本反映出将这个构想化为现实的复杂性和创新性,进一步巩固了拉斯维加斯Sphere作为电影体验革命先驱者的地位。
出处:Y.M.CINAME MAGAZINE
翻译:LorianneW | 盖雅翻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