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来越多的虚拟制作设备亮相 ISE 展。那么虚拟制作工作流到底有哪些不同阶段?
虚拟制作(virtual production,简称VP)这一术语包含了跨影视与媒体制作几个阶段的多种技术。虚拟制作在疫情期间迅猛发展,因为它能提供优于传统影棚技术的多重优势。
“前期制作阶段涉及分镜制作与概念设计的多种工具,以及可视化预览、视觉美术部门和勘景,”VP 公司Framesync 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高级顾问文森特·斯汀胡克(Vincent Steenhoek,FRSA)解释道,“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 VR 和 AR 被用于分镜和可视化预览的制作:它们能让制作流程自动化,增强效果,提供更快的迭代和更大的创意自由,让团队得以在实际拍摄前行走于虚拟布景之间并细致地设计场景。”
在拍摄阶段,LED 墙和摄影机跟踪技术是虚拟布景和LED虚拟影棚的核心。“它们彻底改变了环境的创建与拍摄方式,提供了一种动态且沉浸式的背景来取代传统绿幕,”斯汀胡克说,“虚拟制作可以直接在巨型 LED 屏上显示的虚拟环境前以真人演员和实体物品进行拍摄,这大大降低了对绿幕和后期制作视效(VFX)的需求,可以在片场实现更多实时协作和决策。它还能提供更自然的布光,因为LED屏可以发出与所显示环境一致的光,提升整体逼真度。”
这些工具搭配实时渲染产品和动作捕捉(MoCap)、摄影机跟踪与 Simulcam 协同工作摄影系统一同发挥作用。“动捕领域的 AI 进步可以以更少的标记实现更精确的跟踪,降低成本,增加效率。”他补充道。
在后期制作阶段,关注点集中在合成与 VFX,以及剪辑和声音设计上。最后,斯汀胡克强调了虚拟制作中云协作和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疫情加速了远程协作的需求,而云工具让不同团队能在各地相互合作,简化了资产管理与审片流程。”他说。
斯汀胡克表示,虚幻引擎等实时渲染引擎的集成极大提升了拍摄速度和灵活度,让电影人可以即时实现场景的可视化与调整。这模糊了前期制作、拍摄和后期制作之间的界限,创造了一种流动性更强且不断迭代的工作流,而这也是IABM首席技术官斯坦·莫特(Stan Moote)注意到的一种趋势。
“VP 将后期和 VFX 前置到了拍摄时间线上,比如,摄影机内视效(ICVFX)现在被用于多种工作流中,”莫特说,“老派的前期制作、拍摄和后期制作‘三阶段’概念在VP的环境中已变得十分模糊。”
莫特表示,游戏引擎与媒体和环境创建相集成使得这两种在过去彼此独立的技术领域相互融合,并且相关人才与技术取长补短。“通过开发 VP 项目进而相互协作,由此吸引到游戏行业的人才,这会让广电传媒技术领域受益。”他解释道。
传统“后期制作活动”集成到拍摄流程中是莫特看到的另一个积极转变:“效率方便当然有好处,但创意灵活性受益更多。导演能即时看到虚拟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中的表演,这种方式正在改变电影人的工作方式。”
出处:ISE
翻译:LorianneW | 盖雅翻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