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编自斯蒂芬·金(Stephen King)2018年同名小说的HBO剧集《局外人》(The Outsider)讲述了一个恐怖的故事——故事一开始,来自乔治亚州一小镇的模范公民(由本剧监制之一的杰森·贝特曼-Jason Bateman饰演)被指控谋杀了一名儿童。而后警探拉尔夫·安德森(本·门德尔森-Ben Mendelsohn饰)在私家侦探(辛西娅·埃里沃-Cynthia Erivo饰)的帮助下,对案件进行深入调查。

来自索尼影视电影厂、担任本剧声音剪辑总监的曼德尔·温特(Mandell Winter)在以下专访中畅谈了他和他的团队如何创造出为剧中多处令人害怕的瞬间添彩的配乐。曼德尔·温特其他的项目履历包括Apple TV+的《捍卫雅各布》、Quibi的《#解放雷肖恩》;他还曾凭借电视电影《朽木》和HBO剧集《真探》获得两个艾美奖提名。

本剧充满紧张氛围。这些令人不安的瞬间增添了很多悬疑感。你有没有开发出某种方式来酝酿贯穿全剧的悬疑和恐怖?如果真的有营造这种疯狂感的方法,那你又是如何不落俗套地实现它的?
图像剪辑师塔德·丹尼斯、利奥·特隆贝塔、多利安·哈里斯和丹尼尔·詹姆斯·斯科特已经通过剪辑打造了剧情节奏,然后就靠我们来进行解读诠释。我们开发了一种声音语言,并让声音在剧集推进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并不想声音长时间只保持一种状态。
弗雷德·彼得森这个角色试图自杀的场景就是一个例子。最初,我们对那个场景的处理是,(用声音)着重强调角色把床单打结或站到床上时的某些动作。当我们最终来到混音阶段播放一切时,我们开始做减法。纯粹只保留时钟发出的滴答声,然后听到将我们拉回现实的破窗声,反而变得更有冲击力。

有些瞬间我感觉音效只剩下最基本的必要元素了。
这部剧的性质让其自然而然发展成了那样。我们有一些角色非常走心的时刻,那让我们可以把一切缀饰的声音剥离,然后再加入大胆的声音展现。这就形成了活灵活现的混音效果。
杰克这个角色在树林中射出一枪的瞬间,这种声音的活灵活现就体现得特别好。让我感觉周围的空间特别巨大开阔。
是的,声音从树林里的幽静和孤寂一下子变成刺耳的枪声,枪声会回荡很久。尽管那可能不是剧中音量最大的时刻,但因为周遭的寂静,显得枪声更响了。所以我们做音效的时候也拿捏了心理声学。


你们设计效果大部分是一种风格化的现实。当剧情发生超现实的转折时,你们最喜欢处理的超现实元素是什么?
我特别喜欢最后一集,因为每个角色都有高光时刻。它的剪辑是风格化的,我们从大动作到慢动作都有,并聚焦到最微小的细节——比如我们会在听得到噬殇者(El Cuco)声音的洞穴之间互切,然后我们再切回枪战。
每个元素都有呈现的时刻,而且对白也不会跟音效“打架”。每个元素都有属于它的时刻,于是形成了各个元素和谐美妙的共舞,让我们得以先剥离一切,再用这种活灵活现的声音冲击来创造奇妙的混音以及这部令观众在听觉上很享受的剧。
(虽然声音团队来自索尼影业,但他们的混音是在好莱坞Deluxe的Stage 5录音棚用Avid S6混音控台以5.1声道完成的。)
剧中有一个时刻是角色霍莉·吉布尼独自身处黑暗中并发出了大叫声。你们是怎么处理那里的?
那是一个有意思的时刻,因为现场录到的叫声持续时间没有那个镜头的持续时间那么长。演员辛西娅·埃里沃用尽全力在喊,导致她都缺氧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拉长那个叫声,但因为那是一声嘶哑的叫喊,人为拉伸那个声音难免失真,而失真的声音就会变得完全不能用了。那并不是一个我们可以拉伸的单一音调;叫喊声的音调里是有动态变化的。但我们找到了几种不同工具来辅助我们处理。
我们先用的是Serato Pitch ’n Time。我记得我们最后用的是一款老插件Paulstretch,它让我们把声音拉得很长很长。
作为一名声音设计师,如果录音标准变成96KHz你会比较赞同吗?
我对此持开放态度。那样确实会在我们需要时给我们提供更多处理空间,尤其是做降噪处理。它也会有助于时间拉伸(time-stretching)。

你如何着手处理噬殇者的声音?
噬殇者的声音随时间有所变化,因为它会根据宿主而变——也就是根据饰演噬殇者的不同演员。我们跟杰森·贝特曼来来回回发了好几个不同版本,试图找准到底需要多少人为声音操纵。我们把现场录音分层处理,然后在怪物于不同宿主之间切换的阶段,我们给它的声音增加更似动物的元素,由此创造出噬殇者在后来变成克劳德之前那种咆哮的声音。
我专门思考了最后克劳德在洞穴里的那场戏。你们在那里用什么来制作声音的延迟和混响?
我们不少处理用到了The Cargo Cult的Slapper。我真的对洞穴场景的处理和最终效果感到很骄傲,因为剧组是在真实的洞穴里拍摄的。同期声出了一点问题,这给我们的对白剪辑师米卡·洛肯(Micah Loken)带来了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当他把声音问题清理好之后,我们就能够应用混响和延迟把音频做出统一效果,这样一切声音都感觉像是在洞穴空间中穿梭。
你提到图像剪辑师为剧集设定了基调。我注意到有一个剪辑点恰好卡在剧中塔米卡·柯林斯警官的拐杖重重地敲在警察局地上。剪辑期间你有跟图像部门保持联系吗?
我有时会早早地在他们把剪辑片段发给我之前参加音效定点会议,或者我可能会拿到一段剪辑的几个版本。我们这部剧可不是那种可以先敲定剪辑然后往后继续制作的剧集;剪辑一直在变。所以在我们完成声音处理之前我可能会拿到一集的三四个剪辑版本。但在你提到的这一段中,剪辑已经锁定了,我们的反应是:“那好,我们在那个地方需要一声巨响来突显那个剪辑,”我们的工作就是体会眼前看到的画面,并去解读要如何把剪辑效果用声音呈现出来。

跟杰森·贝特曼和其余创意团队合作感觉如何?
我们跟创意团队密切合作。我会频繁地联系联合制片人洛瑞·斯洛姆卡(Lori Slomka)以及各位剪辑师。我们会联络杰森,从他那里得到一些说明注释以探讨一些概念和点子,尤其是要设想噬殇者的声音。我们会来回交流想法,然后让他审核批准某些想法,以确保我们正确诠释了他的构想。
我认为早期的沟通会议给我的最大收获是,我们明确我们并不想遵循犯罪悬疑类型片的传统套路。我们想更多地营造心理惊悚而不是一惊一乍的惊吓。真正的恐怖之处在于你不了解的这个生物是不祥之物,且阴险狡猾——随着角色不断发掘真相,观众才知晓一切。
这部剧的大主题是哀伤。显然,噬殇者以此为食。
很有意思的是,因为同一年中我还制作了几个要面对哀伤的剧集,比如《捍卫雅各布》(Defending Jacob)。
我们在制作《局外人》时脑海里一直想着哀伤这个概念,我的团队和我讨论:“哀伤听起来是什么样的?如何体现出来?”我们发现,通过让演员置身环境中,并将声音慢慢抽离,这样的无声状态反而变得更有力量,不该为了有声音而硬要加声音。

整部剧的声音设计和配乐相互紧密交织。你是从一开始就跟音乐部门合作吗?
我们跟我们的音乐剪辑师迈克尔·布雷克(Michael Brake)密切合作,但两位编曲丹尼·本斯(Danny Bensi)和桑德·朱里亚(Saunder Jurriaans)也表现出色——他们的配乐特别瘆人。当我们剪辑的时候,我们只有临时配乐,所以我们不确定最后拿到的音乐是怎样的。
当我们听到第1集的主题时,我们大概知道该有怎样的预期了,于是我们开始分层处理声音设计。我们想的是:“我们想要高、中、低的声音都有,可能还想加入一些亚低音。”那么一来,我们就能按需剔除某些声音层次,让声音不会跟配乐冲突,而是相辅相成。我们会说:“嘿,这个低音部分有点打架了,声音糊到一起了。我们把低音层关掉,只保留中音的辅助性音效,或者保留音乐里没有的高音张力。”
做了那些准备之后,我们就把各种音频带到录音棚,并跟混音师塔特姆·科胡特(Tateum Kohut)和格雷格·奥尔洛夫(Greg Orloff)合作。他们把所有声音元素紧密结合起来,有时候甚至听不出一个元素从哪变成了另一个元素;混音做得非常好。
我想好好夸夸我的团队。没有他们,就没有一切。他们是这部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如果没有我的助理埃里恩·普林(Eryne Prine),我的工作会很没头绪。他们都值得被公开夸奖。
你有把过去的项目中(比如《真探》-True Detective)开发的技巧融入这部剧吗?
各个项目获得的经验不断累加,那是一个不断积累的知识库。我会从某个剧集中学到点什么,以后在另一个剧集中运用那种技巧——无论是用到下一个项目,还是未来的第四第五个项目。随着你不断积累经验,你会学习到用声音讲故事的不同方式。我现在还是个不断学习的“学生”——我在不断探索什么奏效,什么没效果,以及我们如何能够成长。
出处:Patrick Birk | postPerspective
编译:LorianneW | 盖雅翻译小组
惊悚剧早已成为观众最喜爱的剧集类型之一,近年来各家流媒体也不断推出佳作,如 HBO《真探》第四季、《美少女的谎言:原罪》和 Netflix 《布偶寻踪》《模范爱侣》等,这些精品背后都有尊正监视器的助力。尊正专注色彩管理,无论是电影、电视、纪录片、广告还是MV,尊正产品都能让你的制作更出色,作品更出彩!更多产品信息尽在尊正官方商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