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讨论最初发布于《Definition》杂志2024年8月刊。
探讨话题
一起听听行业领导者对于推动我们制作管线转型的启发性事物和创新技术有何看法
嘉宾
●约书亚·卡利斯-史密斯(Joshua Callis-Smith),Cinelab Film & Digital首席技术官
●夏奇·帕拉桑纳(Shaki Prasanna),Atomos 创意协作总监
问:技术进步如何改变前期制作工作流的格局?
夏奇·帕拉桑纳(缩写:SP):前期制作的重点是筹划、人员与预算。技术带给我们电子表格和线上、共享的日程安排。现在,我们可以使用 AI 来优化时间安排,跟进资源分配,协调拍摄日,包括从餐饮到通告单的一切工作。
约书亚·卡利斯-史密斯(缩写:JC-S):过去几年间,出现了一些巨大的技术进步,它们对前期制作工作流非常有利。远程工作以过去做不到的方式让实时协作成为可能。VR 能实现沉浸式分镜制作和场景规划,让主创可以在开拍前在虚拟空间中体验并调整场景,还有比如 Apple Vision Pro 这样的工具只会进一步把工作流发展推向新层次。
新的360°摄影机和无人机已经改变了勘景方式;我们可以把勘景结果即时推流给主创,并利用 Moxion 和 Frame.io 等协作工具进行审议和反馈。虚拟制作还可以在前期制作阶段创造逼真的环境,帮助我们把复杂场景可视化,并在拍摄前计划好视效的集成。
问:制作工作流中哪些特定领域你们觉得受到 AI 的影响最大?怎么影响?
JC-S:无可否认的是,AI 将在未来十年产生巨大影响,但我们到底要如何使用 AI 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正在见证 AI 工具横扫后期制作市场,从剪辑到调色都受到影响。其中一些工具通过将某些重复性、耗时型任务自动化,释放了更多的创作时间;而其他一些工具,如 Sora,纯粹是基于文本指令来生成内容。
后期制作的格局将被 AI 改变,但它会接纳并适应 AI,这个领域面对每一种变化的技术向来如此。希望我们能找到一种利用 AI 的方式,可以让它为创意腾出更多时间,而不是限制创意。
SP:元数据。AI 可以更快且附带更多细节地记录内容。准确的元数据可以让内容的装载、备份、自动化、搜索和检索更容易。它能加速剪辑和后期制作,并有助于为高度细分的受众提供内容。
问:在管理制作工作流方面,基于云的解决方案相较于实地基础设施,有何关键优势和劣势?
JC-S:后期制作领域在云端工作有诸多优势。工作站规模缩放能力、存储能力和在世界任何地方获取数据的能力,都能带来无限潜力,便于制作公司在项目旺季调整制作规模大小以符合需求。大型渲染或处理任务在无需投入额外硬件的情况下就能处理,这利用的是一种“即充即用”模式,它可以为后期提供灵活性,而过去实地工作的工作流没有这种灵活性。
然而,云端工作还需要可靠、高速的互联网连接,持续的成本管理,以及对数据安全的谨慎考虑。虽然一开始可能成本很低,但后续的订阅费和使用费会逐渐累积,这可能造成更高的长期支出。要是没有仔细的管理,可能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云应用或数据传输费导致的成本剧增风险。
SP:云解决方案带来了地理上的自由。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跟任何人一起工作。云解决方案的规模还可大可小 —— 对于某个情况你可以启动相关资源,而当你不需要它们的时候还可以将其关闭。云对于素材获取、剪辑、后期和交付等一系列端到端流程的提速是无人能敌的。它对于社交媒体(我们把我们的云制作方法称为“面向点赞的镜头”)以及突发新闻报道都是理想选择。
问:新的协作工具如何改变制作团队的协作方式,尤其是在远程或混合工作环境中?你们能分享几个成功案例吗?
SP:云消除了物理障碍,这么一来,身处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就可以像共处一室一样工作。它还消除了对物理传输的需求,一个电影片段可以同时出现在任何地方。此外,它还促进了并行工作模式:一组人员可以负责拍摄,同时另一组可以做后期。
我们现在有很多 Camera to Cloud 协作工作流如何为项目制作提速的例子,尤其是在体育赛事(NAB 洛杉矶快船队)、直播活动(全英音乐奖)和扩展社交媒体覆盖方面 ——比如圣丹斯电影节。
JC-S:远程审片工具已经从创意角度真正改变了行业格局。Sohonet 的 ClearView 等工具让我们的调色师能够实时跟导演、摄影指导(DP)和制片人一起审片,无论他们身处何处。
从每日样片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当处理 35mm 素材时,这种工具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我们已经成功为几个长达100多天、跨不同大洲拍摄的项目开展了每日审片会议 —— 有时候那些项目在一些极其偏远的地区拍摄 —— 这让主创们能无比顺畅地在交付之前对他们的毛片进行审查和调整。
问:编解码器的发展对制作工作流有何影响?制作团队在选择编解码器时应该注意什么?
JC-S:编解码器的发展对实现远程和基于云的项目实操有显著影响。从 ARRIRAW 到 HDE 的过渡,以及索尼对其 X-OCN 编解码器下的功夫,都让我们能以小得多的数据率采集到同等质量的数据。
要是没有这些编解码器,给亚马逊和 Netflix 等制片厂的远程样片以及云交付就会困难重重,尤其是在样片方面,一般的节目每日会产出 2~20TB 的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先经过安全验证并存档到云上,然后摄影机卡才能拿去重复使用,所以对于许多项目来说,高效交付这些文件的能力至关重要。
SP:增加带宽和处理能力正在大大提升当前这一代编解码器的性能和可用性。效率极高的长图像组(Long GOP)编解码器,比如 H.265,其 10bit 高比特率变体现在可以用于专业项目中,而 Apple ProRes Raw 可以为后期制作带来极大灵活性。基于 AI 的未来的编解码会提供更多数量级的提升,但同时,基于云的当前技术以及混合工作流也会非常高效。
问:存储技术方面有什么进步对于增强制作工作流来说最有前景?
SP:虚拟存储,或云端存储。它是无限的,而且如今速度还很快。对于实地或在拍摄地的工作流,固态硬盘现在有正常的商品价格,这使得每日工作流更快,成本更低廉。
JC-S:当基于存储的一切都达到企业级的时候,你需要权衡成本与效率。我们多年来都在我们的样片工作中使用自定义搭建的 NVMe RAID 解决方案在片场与后期之间传输数据,只有近几年我们才刚开始把 NVMe 分层引入我们的服务器架构。
作为胶片实验室,实地存储很关键。处理超大文件是家常便饭 —— 16-bit 6K 35mm VistaVision 胶片扫描和16-bit 12K 65mm 胶片扫描会生成很大的数据,要是没有高速的存储根本无法进行采集和处理。
问:制作流程中的什么方面能从自动化受益最多?又有什么潜在隐患?
JC-S:我们已经在后期制作中运用自动化操作很久了。但是,由于大家对AI的关注,近几年对自动化的讨论又多了起来。场景剪切检测、运动跟踪、物体移除、元数据管理和格式转换等自动化操作都在帮助我们从过去高度重复的任务流程中节省大量时间。近年来,AI辅助推动了这些更为基础性的自动化。
AI辅助内容分析正在帮助我们生成能用于大力增强我们工作流的元数据:比如,不再需要手动过一遍好几小时的素材去找你要找的镜头。然而,过度依赖自动化可能导致创意主控权的丧失。我们现在利用自动化省略的一些任务过去是技术人员和创意人员入行的基础和培训内容。
SP:正如我们之前提的,基于AI的记录能改善端到端制作工作流。从摄影机装载数据现在可以高度自动化,备份、存档和分发工作也是如此。
问:随着对数字工作流的依赖性增加,制作团队要如何处理数据安全的挑战?
JC-S:数据安全的挑战一直在发展变化;随着技术的变化,我们对数据安全的要求也随之变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持续监看各个系统;定期审查、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都有助于寻找漏洞,这样才能在他人利用漏洞前进行补救。CIS强化、端到端加密、访问控制、多因素认证(MFA)和单点登录(SSO)都用于保障数据尽可能安全。
这种安全等级的制作公司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保障系统满足当前标准所需的持续投入与时间;对于我们的工作,这虽然成本极高,但必不可少。
SP:除了数字版权管理(DRM),早期的数字工作流几乎没有什么内置的安全保障。云工作流和专业文件传输服务的到来意味着,每一次云传输或任务现在都有好几层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问:未来十年,你们觉得最能推动制作工作流转型的革新是什么?为什么?
SP:我要说的是老掉牙的话了,但不可避免要提的就是AI。AI的各方各面都会在接下来几年中快速改进,它协调安排工作流的能力会有利于拍摄和后期制作流程中的每个人。
JC-S:我认为毫无疑问,云端工作和AI会继续推动我们的工作流转型。随着我们开始利用AI来精简工作流,以及云端工作的应用普及,我们的后期制作方式必定会发生改变。
出处:Samara Husbands | Definition
翻译:LorianneW | 盖雅翻译小组
您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