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又高效的拍摄是所有人的一致目标。这里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实用技巧,可以确保你下部电影的拍摄不至于变成一场灾难。
随着参与电影制作的愈发深入,我发现及时完成一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堪比一场艰苦的战斗。我总是不断在跟光线和拍摄时间的变化作斗争。反思自己以前手忙脚乱的经历,我意识到时间管理不当总是会引发沮丧和失望。
基本准备
要防止拍摄灾难,前期制作就得考虑周全。比如在勘景时,要先了解每个地点的详细情况,包括厕所在哪,哪里放设备和食物,如何安全逃生等等,提前了解这些能加快剧组在片场附近的行动速度。这些信息不能等到拍摄当天再去找。
高效的制片管理至关重要,因此相应职位上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资源调配和人际交往能力。我建议找个能向别人合理解释制片需求的副导演。你得明白,每个人对信息的解读总会存在差异。即使看似简单的指令也不一定能顺利传达给某些人,所以你需要一个能够让拥有不同思维方式和个性的人团结在一起的人。一位优秀的副导,其职责不仅限于赶拍摄进度,你在确定人选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此外,一份好的通告单会清楚列出所有需要知会的信息,从而减少进一步纠结细节的时间。如果你负责做通告单,发出去之前要仔细检查。
关于镜头表,要记得在上面留出足够的拍摄时间。你需要把设备故障、士气低落和失误犯错的耗时也算进去。如果你打算非常仔细致地给每个镜头打光和构图,让它们令人印象深刻,那么你最好留20-60分钟准备每次机位和场景设置的第一个镜头,5-15分钟是不够的。
人力
高效的拍摄不仅是导演和制片人的责任,也是演员和工作人员的责任。这让我意识到组建在电影制作方面有相似价值观和理念的团队成员的重要性。每个电影人都有不同的艺术和个人价值观,你会在他们进组时注意到这种差异。如果让那些不重视组织、效率和策略的人加入团队,事情对你有利的几率能有多大?
尽量找能独立工作和自己解决内部问题的人。最理想的人选在接到分配的任务后能立刻执行并加以完成。但当然,组员也可以用更有效率和创造性的方式来挑战你的做法,这是额外加分项。
着急冒进 Vs 磨磨蹭蹭
为了拍摄能高效进行,你需要动用智慧,稳步推进。催促团队不会让电影变得更好,只会使人受伤甚至进一步引发灾难。我从拍片经历中学到的一点是即使时间紧迫,也永远不要匆匆忙忙急着换镜头。我的建议是不要催促任何人或任何事,选择温和地鼓励。尽量不要直接说“我们得抓紧了! ”,试试“让我们加快节奏吧”。
在片场执导时,牢记你的工作内容,尤其是每个镜头所花费的拍摄时间。虽然库布里克把穿过一扇门的镜头拍了90次,但他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如果手头紧张,那就想清楚你要什么,以及如何得到理想的效果,等有额外时间了再做那些实验性质的尝试。
磨蹭可不是在片场放松,而是不肯好好管理时间。它指的是演员和工作人员对管理者试图保持拍摄正常进行的努力不予理睬的表现。这表明他们对电影制作的整体性缺乏认识,不明白这是件需要把各项工作和创造性结合起来的工作。这不是在妖魔化那些本性更随心所欲的人,他们只是不适合参与你需要的严丝合缝、运转良好的拍摄机制。
按清晰的程序步骤管理片场,不要偏离,除非你有更好的方式对其加以改进。另外,也要考虑到有些人工作起来比其他人更快更有效率。如果你打算带一些经验较少的电影人去片场学习增加经验,那么你就要多留出时间来教他们——我认为这是值得的,但必须根据手头可用的资源进行权衡。
安全&高效
试想一下:如果整个团队在抵达片场时已为接下来的一天做好了准备,那对拍片会产生多大的帮助?宏观层面,让每个人都和你的愿景保持一致;微观层面,招募那些有组织有纪律的工作人员。
在拍摄日刚开始时给团队施加点温和的压力是合适的,因为一般来说这是成员精神最好的时候。午饭后团队变得有点松懈时也可以这么做。一天结束时通常该选择放松休息和加倍注意安全,因为精疲力竭会导致危险发生。
担任导演时,我建议你相信自己的直觉,当你觉得一个镜头已经完成,就开始准备下一个镜头,不要强行继续,试图让它“更好一点”,这样很浪费时间。
总结
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无法打造最高效的片场。本文提到的信息在实际情况中都需要你巧妙地去应用。有时你得叫你的工作人员放松,好让他们在关键时刻更有效率。而其他时候你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手段,让所有人回到正轨。如果剧组全体人员都按部就班,你会发现在寻找丢失的镜头箱,或摆脱超出预算、时间不够的困境上浪费的时间会变少。如果你真的留心让剧组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保持一致,拍摄效率有很大几率会加快。(T)
作者:Tim Gardner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