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锐化:为什么我们喜欢柔化的画面

行业观察

图片来源:Tiffen

如今素材分辨率越来越高,锐化功能也做得越来越精巧,为什么我们还是喜欢有柔化效果的滤镜?

这一类别的滤镜有很多,但是它们几乎都依赖同一个原理:分散透过镜头的光。不同的制造商会用不同的方法达到这个效果,比如加入小颗粒、凹痕和涂料等等。雾化和低对比度效果的滤镜则把光均匀分布在阴影中,减少整个场景的对比度。

当然,在99%的电影和电视都用数字技术拍摄的今天,对“胶片风格”的追求显得过时了。在网上能发现一些对胶片全盛时代的怪异理解,如果按照这种理念买一些“胶片感”的滤镜和镜头,势必大失所望。

Supafrost的沉浮

上世纪80年代,英国制造商Wilson做出了一款很流行的滤镜Supafrost,软塑料用材使其价格低廉,但是这种材质很容易产生刮痕,被视为一次性用品。Supafrost能营造高光的光泽感,同时又不会让整个图像有雾化的感觉。后来玻璃做的Tiffen Pro-Mist滤镜更耐用,Supafrost渐渐淘汰。

稍微使用Supafrost滤镜就能把图像中突兀的锐利去除,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画面一种古老又媚俗的风格。虽然轻微的柔化滤镜能让画面看起来更自然,使用过度却会适得其反。当今,除了打造复古喜剧或梦幻效果,很少有人用很强的柔化功能了。

但Supafrost所处的时代大大早于数字图像成为主流的时代。如果回顾20世纪的经典摄像教材《Master of Light》,你就会发现35年前,人们还抱怨现代镜头和胶卷的效果太过干净锐利,还有一个有名的摄影指导炫耀用了两英尺厚的滤镜,只为降低图像锐度。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画龙点睛

也许我们选择柔化效果,主要是想让画面有一些神秘感。我们本能地不喜欢边边角角,希望能创造一个让想象倾泻的空间,有时我们也希望能重塑世界万物相互交融的感觉,所以喜欢用烟和背景光,也喜欢用模糊的影子代替人脸。这一点在惊悚片里特别突出,如果里面的怪物太清晰,就失去了那种惊恐感。爱情片也适用,观众不想清楚见到主角脸上的瑕疵。我们对帧率的选择也暗示了这一点。我们喜欢用24或25的帧率来创造梦幻的感觉,所以60或50帧率产生的锐利、亮度和现实主义感画面会让我们觉得不适。

无论你喜欢锐化还是柔化,都是个人喜好的问题,当然,有人希望通过大大小小的滤镜创造个人风格,但是如果连观众都看出你的画面加了滤镜,那绝对是太过了。(T)

views
https://kajabi-storefronts-production.kajabi-cdn.com/kajabi-storefronts-production/blogs/5169/images/CwAb4vdiSwORcJJ0HhxY_Stephen-Nakamura-Exposure.jpg
行业观察
走进知名调色师斯蒂芬·中村的色彩世界

〖更新至10-14〗现就职于Company 3 的好莱坞成就最斐然的长片调色师之一,在 Technicolor Digital Services 开启长片完成片制作生涯,火爆作品双手数不过来。

行业观察
沉浸式乐趣:走进 Netflix 全新的虚实融合体验馆

从流媒体到线下体验馆,是否值得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