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的艺术:五步提升剪辑的表现力

影视制作

图片来源:RedShark

开场吸引人

几年的剪辑生涯给我上的一课就是,一定要在开场时把你的主旨和视觉概念展现出来。屏幕就像是观众从外窥探故事的猫眼。在整合素材时,你需要把自己摆在门的对面,钻进观众的内心世界。如果把故事中最重要的要素开门见山地摆出来,你的观众就能快速对你的电影形成大致印象。

电影开场的前几个场景非常重要:你需要展现你使用的电影语言,告诉观众它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但是我不是说每个电影的开场都应该加入解释故事背景的字幕或者解说,只是说,开场应该体现出你电影的全貌,体现出你和观众的交流方式。

情节、主题和故事是不一样的

艾伦·摩尔是以《守望者》和《V字仇杀队》著称的漫画作者,他写了一篇文章,概述了创作漫画的过程。这篇文章中的一个见解是这样的:很多人不能区分故事和情节主题。

摩尔详细阐述了这几个概念的不同之处,总结起来就是:情节就是所有正在发生的时刻(即动作),而故事的内容是这些动作表达出来的隐喻。

用斯坦利·库布里克的《闪灵》举个例子(小心有剧透)。它的情节是开门见山的:一家人在一个偏僻的旅馆过冬,这家人的爸爸突然显现出灵异的幽闭症,开始折磨他的家人,最后被困在旅店外的冰雪迷宫中。而从情节中表现的主题却不止“恐怖电影”那么简单,酗酒、家庭破修、家庭暴力深深嵌在了故事中(类似纪录片《第237号房间》)。电影讲的是内心恶魔浮出水面,害人害己的故事。

我强烈推荐你读一读艾伦·摩尔的《”Writing For Comics, Vol. 1》,里面的许多视觉和叙述概念和电影是互通的。

灵活处理

做计划是每个电影成功的前提,它适用于剪辑室工作,也适用于现场工作。但是太过僵硬地执行计划会适得其反。如果dolly镜头出错、蒙太奇的处理不能按照计划进行,那么就要抽离出来,思考你要讲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样的,要有魄力去改变你的计划。

收集反馈

完成剪辑后,让一群观众试看是很好的方法。在把电影公开之前,可以考虑让一群人先看,然后收集反馈。通常,这群人可能是你的制片人或者导演,但是他们一直和你并肩工作,所以他们的思维可能太过接近你的创作理念。可以找一些业内的朋友,征求他们真实的意见。

剪辑的黄金法则

如果每件事情都能浓缩成一个口号或者法则的话,在剪辑领域适用的一条规则就是“别想太多。”我的同事兼好友Keif Roberts经常建议我“不要过度分析”。

无论你同不同意,我觉得它适合我目前的剪辑状态,无论剪剧情片还是记录片,都是如此。(T)

作者 Peter Haas

views
影视制作
Netflix《雷普利》另辟蹊径的摄影幕后

〖更新至3-7〗导演泽里安与DP艾斯威特为这部剧赋予了令人难忘的审美内聚力和激进的野心,摄影与布光充满趣味、冒险与惊喜。

影视制作
QC系列文之混叠与摩尔纹

〖更新至2-6〗混叠效应非常普遍,本文将探讨这种错误的技术背景及原因,并聚焦于如何使用Silverstack来确定来源,以及如何预防。

影视制作
用数字调色:何时使用色彩示波器(以及何时不使用)

〖更新至6-9〗色彩示波器能帮助你评估图像的客观元素——例如亮度、色彩饱和度——从而帮助你更快地做出主观创意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