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打戏的正误方式

影视制作

图片来自:《突袭》(索尼经典电影公司)

编排好武打动作只是打戏的一半。如果观众看不明白为什么要打斗,那么再漂亮的动作都毫无意义。

在动作类型电影中,《谍影重重》系列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死忠粉大力赞扬整个系列是最棒的动作电影之一,但也有人说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接下这个系列之后,不经意间毁了好莱坞动作片。还是有人支持格林格拉斯的决定,比如Insider的视频评论,该评论认为那些模仿格林格拉斯者才是失败之作。虽然我欣赏他的努力并理解他的意图,但最终格林格拉斯创造出来的是一种视觉混乱,不仅仅是镜头抖动问题而已。

我们下面就详细看看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视觉混乱,以及如何避免同样的错误。

为动作构图

我们看一下《谍影重重2》的这场打戏。

如果我们慢放,记录下发生的一切,可以说这场戏的动作编排非常棒。引人入胜又逼真的技巧打造出现实感,配上伯恩的招牌式灵活度,以及良好可信的节奏感。但有几个因素影响了我们对动作编排的欣赏。第一,最突出的当然就是镜头抖动搭配紧密的特写。让人晕头转向搞不清楚状况;你感觉像是一个醉汉倒在另外两个打架的人身上。更糟的是,观众会因为布光和服装问题迷失主角对象。

图片来自:《谍影重重2》(环球影业)

两个角色都穿黑衣,他们一起在明亮的百叶窗前的时候,我们很难分辨谁是谁。所有角度都不对,导致观众一直在看一个人的背部,看不到他们施展的大部分打斗技巧。两人看起来就是两团黑影。

套好动作

以前传统的打戏拍摄风格采用的是更远景的镜头和长镜头——并且光线够充足能看清对战的是谁和谁以及战况。我们以成龙的《醉拳Ⅱ》中最后大战激烈又有美感的动作编排与摄影为例。

不仅要看其中采用的较远景的镜头和长镜头,更要仔细看打戏动作怎么在摄影机前展现。我刚才说过,伯恩vs查塔的打戏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对打的两人的构图问题(他们的背影总是挡住打斗技巧,造成两团黑影)。如果只是用更远景、更长镜头来重拍这场打戏还不够。还需要注意如何在摄影机前编排动作的施展。就像是舞台剧表演中的餐桌,无论某位演员坐在餐桌的何处,全体观众都能看清他们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你要让打戏动作在摄影机前的呈现是有可信度的。

打破传统

许多新导演想要脱颖而出,创造新的摄影机运用方式,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也理解格林格拉斯的动机:想要创造更狂乱、动感的感觉来加强打戏。要做到这种感觉是可能的,但需要在高能的摄影机运镜和清晰的打斗动作呈现之间找到平衡。加雷斯·埃文斯的《突袭》就是绝佳的例子。

其中摄影机的运镜比传统打戏中更有动态,通常随倒下或踢踹动作而动,但不会丧失对动作的追随。就算在黑暗粗粝的环境中,补光与服装也能让人分辨不同角色,选取的角度也能让观众看清双方过招。观众在体验精妙的武打动作之余还能欣赏到富有新鲜感、看似混乱的打戏拍摄法。埃文斯的手法加强了观众体验,而格林格拉斯的尝试却给打戏拖了后腿。

融会贯通

你可以排一场短小的打戏,尝试各种角度和运镜。试验一下自己能把一个想法推到怎样的极致来寻找正确的平衡。持续尝试新点子,看看怎样的角度或运镜能最好地捕捉和传达不同的打斗技巧和过招。

想要拍出独树一帜的打戏是需要不断实验的。无论你是想寻找更经典的手法还是更逼真狂野的手法,都需要注意构图、角度以及角色服饰与布光以及打斗招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呈现在摄影机前。如此一来,无论你的运镜方式是动是静,你的观众都会跟着动作被吸引。(T)

作者:JOHN FRANCIS MCCULLAGH

翻译:盖雅翻译小组

views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