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度,顾名思义,就是“明亮的程度”,也就是光的能量值的绝对大小。
要理解它,我们从黑白灰开始阐述最为清楚。
这是一个灰阶图,简单的说就是从白到黑的12个色块,放在标准灰的背景上,围成一个圈,他们的明度是不一样的。
既然明度描述的是明亮的程度,那么,我们来看看这12个色块的反射谱:
最上面反射率最高的线,就是白色色块了,而从蓝色光(~400nm)到红色光(~680nm)的反射率都在80%上下。
反射率越高,明度越高。图中,明度最高的那条线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人眼感知为白色。
最下面的一条线,反射率最低,接近0%,它的明度最低,人眼感知为黑色。
灰色的,就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颜色越深明度越低。
如果把这些黑白灰加上颜色,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看看绿色的光谱情况:
从①到⑤,按照通俗的说法,就是颜色依次变“深”了。
但是要表述得严谨,应该描述为:色调/色饱和度保持不变,明度降低。
因为光谱特征完全没变,仅仅是光的能量值依次减小,使得明度依次降低。
那么为什么不能简单的说颜色变“深”了呢?请看下图
④和⑥都比①的颜色“深”吧?但是这两个颜色深得不一样,一个仅仅是明度下降,一个明度和色饱和度都下降了。所以光说“深”是不严谨的。
换一个角度理解,在明度特别特别低的时候,人眼对色相的辨别能力会下降,极端情况下就直接变黑色了。
下面的图中,左图是完全用蓝色圆珠笔画出来的,由于中间的色块明度很低,所以人眼感知它为黑色。但是,和右图真正的黑色比较,二者还是有差距的。
参考资料:《颜色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