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视觉系统能够在一秒钟内“独立识别”的静止影像为10至12帧的画面,也就是当摄影机以低于10至12帧每秒的速度拍摄后,以相同速度回放,人眼并不能将回放画面顺畅地连接起来,人眼此时看到画面中物体的运动是间断的、不连续的。
无论你是初次为图像质量处理引入色彩控制,亦或是你正在管理现有的工作架构,这篇文章都有值得学习的知识点。
数字视频画面由若干像素组成,所谓像素宽高比(Pixel Aspect Ratio)是指某一个具体像素的宽度和高度的比例。并不是所有的像素宽高比都是1,有些视频格式的像素是正方形的,有些视频格式的像素是矩形的。
人眼的视角范围并不是正方形的,水平视角要大于垂直视角,所以电视画面以及电影画面的宽高比都大于1。根据标准的不同,不同种类影像具有不同的画面宽高比,如下表。
数字图像由众多像素(pixel)组成,像素是组成数字图像的基本单位。
人眼分辨色彩变化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随着色彩的变化,人眼对于色彩的分辨能力也会随之变化。
前面说到了CIE色度图,CIE色度图仅表示色彩的色度信息,不包含亮度信息。
RGB计色制采用物理三基色,物理意义清晰便于理解,但是在进行色度学分析时会造成一定问题。
根据三基色原理可以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如何确定三个基色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三基色的选择有多种方法,也是在不断地实践摸索中逐渐发展的。在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三基色分别为:700nm的红色光,546nm的绿色光和435nm的蓝色光。
描述一种色光最精确的方式就是将其光谱完整记录下来,同样,还原一种色光最精确的方法是按照其光谱信息进行,在现实中这都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在分析光谱时可以每隔5nm进行一次采样,最终由80个左右的数字描述一种色光。
有时也叫动态范围、亮度范围或对比度,每个名称在技术上都有些不同之处。灰阶范围是指画面中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之间的变化。画面的灰阶范围以及灰调在此范围内的分布决定了画面的对比度。在有些应用程序中,灰阶范围用记录媒介能记录的灰阶层次来显示(如在RGB 8bit中每个通道为256级,而RGB 10bit时每个通道有1024级)。
对视频画面而言,合法即意味着画面的亮度和色彩饱和度没有低于要求的最低值,或高于要求的最高值,这些标准值是视频信号传送时所规定的。这通常是播出方的事,也发生在复制过程中。
RGB分量显示(RGB Parade Mode,波形示波器):即标准波形示波器的一种显示模式。调色师经常要依靠波形示波器上的这种显示模式,因为上面可以单独显示画面的红、绿、蓝通道。从左向右,屏幕上单独显示红、绿、蓝的单元波形,其中每个单元波形与在波形监视器上正常显示的信息是完全一致的(除了数值只代表画面某一颜色的总和)。另一种不同的显示模式是YRGB分量显示,与之前显示三个小单元波形不同,YRGB分量显示上面共有四个单元波形,第一个是亮度(Y),紧接着是红、绿、蓝。
单元波形(Cell):
很常见的一种误解是:所有电子设备应该都会显示同样的色彩,尤其是同品牌同型号的设备。但其实不然。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图像显示产生差异?
彩色数字影像一般由三个独立的通道组成,以RGB色彩空间为例,三个通道分别代表红、绿、蓝三种纯色,这三个通道最终混色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在印刷等领域,存在用三个以上通道描述色彩的方式,这里不做深入讨论。
一级校色和二级调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对你的最终成片有着很大影响。
在英文影视制作环境中,剧组当中特定的人群属于“线上“(Above the Line)而其余的人则属于”线下“(Below the Line),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在下面的视频中,你将从黑白中看到彩色。
我们能够看见某一个物体,一定是因为从这个物体出发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从物体出发的光线有两种,一是物体本身就可以发光,比如太阳、点燃的蜡烛和日光灯等,这类本身就可以发光的物体称为自发光物体,如果自发光物体被用作照亮其他物体,我们就称其为光源;另一类物体不具备自发光能力,但是它们可以反射照射在自身表面的光线,我们将这类物体称作反射体。
在监视器上重现正确的颜色是至关重要的
太阳是世界上最大的光源,它的辐射波谱范围很广。由于太阳光到达地表的过程中要穿过大气层,其光谱成分随照射角度、大气状态等因素变化,所以太阳光是一种不稳定的光源,影响太阳光色温的因素非常多。
许多摄影师并不喜欢色彩管理,有的人觉得这听起来就很复杂,有的人就是嫌它费时间。色彩管理复杂又耗时,虽然可以这么说,但其实不需要如此。
当用不同光源照明样品时,样品颜色看起来会有所不同。光源还原物体色彩的能力可以用”显色指数”(CRI,Color Rendering Index)来评判。显色指数越高,说明光源的显色性越好,对物体色彩的还原能力越强。
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显示出它的真实颜色,但当物体在非连续光谱的气体放电灯的照射下,颜色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光源的显色性,是指光源对于物体自然原色的呈现程度。
牛顿通过将白光折射为光谱色彩带——红、橙、黄、绿、蓝、靛、紫,首次证实并解释了白光的组成。如果彩色光线增加了,意味着不同的光谱成份也增加了。这种增加的色彩在大脑中的影响可以是可视光谱中的任何色彩,例如,黄色;还可以是非光谱色(光谱色的混合物),比如紫色。彩色光线的增加引起色彩的增加,这称为加色法(Additive color或Additive mixing)。
不同色相的色光作用于人眼会产生不同明度的感受。而明度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光强度影响,光强度越强,明度越高,反之明度则越弱。
色光的波长决定了色相。在380nm至780nm波长范围内,波长差异让可见光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随着波长的缩短,呈现的色彩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测试屏幕的白平衡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RGB三色高低。三色曲线反映的是分别相对于理想分量的偏差(0为基准线)。RGB Levels比色温更能反映监视器白色的复现能力。手动校正主要靠改变RGB Levels分量的配比来实现调整。
显示器中心白场的颜色与绝对黑体在某温度时的颜色相同,绝对黑体的温度就定义为平板显示器的相关色温。相关色温是由光源色彩所在点的等色温线计算得出的,等色温线是一些直线,同一线上各点的颜色看起来是相似的,这条线的色温值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