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频世界里,时间码无处不在。
它是我们可以用来描述一帧视频的通用语言。它易于理解,易于使用,也易于读取。
每个视频工作流要么依赖于时间码,要么至少得与时间码兼容。然而,时间码目前的状态还不足以满足视频工作流的未来需求。
但在我们展望未来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
什么是时间码?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它?
时间码的应用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往往认为用它是理所当然的。但它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你把它视为一种同步工具,其实你没想错。但这不是时间码被开发出来的原因。
在视频录像带出现之前,所有的媒体都是用胶片拍摄和剪辑的。胶卷使用的是柯达公司开发的一种叫做KeyKode的系统,也被称为Edge Codes(直译为“边缘码”)。Edge Codes会标记每一帧胶片,让剪辑师确切知道他们看的是什么,并能够告诉其他人这些是什么。
然而,到了50年代,视频录像带在电视领域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当时,录像带还没有用于标记帧的类似Edge Codes的体系,因此剪辑师无法分辨他们手上在剪的是哪一帧。此时,人们探索了一些有趣的解决方案,比如在音轨上使用脉冲,但直到很久以后,一套统一标准才得以实现:即ST-12。
ST-12是美国电影与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于1970年提出的一种通用录像带帧标记体系。在这套标准中,每一帧都以特定的速率计数:帧组成秒,秒组成分,分组成时。当然,这种帧标记方式是以类似时钟的方式显示的:HH:MM:SS:FF(时:分:秒:帧)。
时间码并不是时间
但是,时间码的发展历史告诉了我们非常重要的一点:它最初的发明目的是在一段基于时间的视频媒体中识别某一帧。这是一种在固定视频段落中挑选特定帧的方法。它是一个地址。一个标签。它并不是真正的时间。
尽管时间码被表示为时间,但它并不是时间。因为它类似时钟,所以可以用来同步分散的媒体片段。如果将每台采集设备的时间码“时钟”都设置为相同的值,那么它们录制的帧或音频样本会具有相同的标签。
我们之所以把时间码看作时间,是因为它看起来像时钟,但是两台具有相同时间码的摄影机之所以同步,不是因为它们的帧是同时采集的——它们同步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标签。
这里最关键的细微差别在于,这个标签是任意的。如果我们把标签设置成相同的,那么设备就可以同步,但它们并不一定得设置成相同的。还是那句话,时间码并不是时间。
出处:R. Loughlin & D. Schweickart | Frame.io
编译:Charlie | 盖雅翻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