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码≠时间:为云时代重新发明SMPTE ST-12(二)

影视制作

讲回ST-12,它解决的问题是视频录像带工作流。这意味着解决方案需要具有一致性且是轻量级的,于是就有了时、分、秒和帧这样的限制。在不同的媒体上重启时间码,或者滚过24小时标记(时间码会回到00:00:00:00:00),最终你会得到具有相同时间码的不同帧。这就成了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后期制作工具中使用“卷”或“带”ID。这个辅助标识符对于区分可能时间码互相匹配的帧是必需的。但是,卷和带是连续媒体的单独部分。在基于文件的数字世界中,这个概念已经失去了相关性。每一段视频片段都自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资产。

忽然间,我们从使用包含大量帧的一些资产,变成了使用包含一些帧的大量资产。因此,发现具有重叠时间码的资产(即具有相同标签的不相关帧)现在成了一个更常见的问题。

不对应当下时间

探究时间码的起源和最初用途,我们会开始看到它是如何迅速变得相当受限的。一方面,时间码是任意的:你没法在所有设备、所有地方、同一时间实现时间码值的全局同步。没错,整个拍摄过程是可以当场同步,但是这个过程实际上并不能自动执行。所以这并不是一种保证。

类似地,你也没法强行使用特定时间码的。虽然使用“钟表时刻”(time of day,缩写TOD)时间码比较常见——即与当前时区的时钟相匹配的值——但使用完全任意的值也很常见。

当拍摄在夜晚进行时,这通常很有必要。在此类情况下,在拍摄日开始时就将时间码设置为01:00:00:00,可以消除钟表时刻时间码格式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午夜清零

由于时间码使用时间单位来表示它的值,因此它受到24小时时钟的限制。如果你使用TOD时间码拍摄,然后拍摄跨越了午夜,那你的时间码时钟会在拍摄中途重置回00:00:00:00,造成标签和同步问题。


出处:R. Loughlin & D. Schweickart | Frame.io

编译:Charlie | 盖雅翻译小组


系列阅读:时间码≠时间:为云时代重新发明SMPTE ST-12

views
Review: Death and Nonsense in 'The Room Next Door' – Rough Cut
影视制作
威尼斯金狮奖《隔壁房间》幕后 —— Assimilate Live Assist 与 SCRATCH 助力实时调色与样片制作

〖更新至1-7〗这位西班牙作者导演过去40年所来创作的影片极具辨识度的特点是其明亮的色彩、精心的设计和极具戏剧性的故事线

影视制作
七年磨一剑:主创揭秘《粗野派》制作幕后

〖更新至7-8〗布拉迪·科贝特(Brady Corbet),他曾是一名演员,现在是一名电影人,目前是极具野心的“美国电影救世主”这一头衔的有力竞争者。

影视制作
调色师科普:影视发展大事记

〖更新至7-13〗记录着调色历史上那些特别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