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幕后大揭秘

影视制作

图源: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编者按:《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是美国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L. Frank Baum)撰写的童话故事作品。米高梅电影公司于1939年将其搬上银幕,成就了最经典的一版《绿野仙踪》。随后的几十年中,这部电影又被多次翻拍。作家乔治·透纳这样评价1939年的《绿野仙踪》:一群富有创造力的人为米高梅的经典奇幻电影注入了永恒的电影魔力。此文最早于1998年12月发布在《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上,通过这篇旧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部经典影片的制作过程、米高梅对该片的构想以及它对后续电影创作的影响。

“近40年来,这个故事一直忠心地服务于拥有年轻内心的人;时间并没有使这一故事变得过时。对于那些喜欢这个故事的人……以及拥有年轻内心的人们……我们献上这部电影。”

米高梅用上面这段话来形容这部当时最受欢迎的Technicolor奇幻电影——《绿野仙踪》。这部电影在1938-1939年制作,当时大萧条时期已经慢慢接近尾声,世界大战的阴霾隐约可见。这部电影的最终制作成本达到2,777,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991万元),是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电影之一。

《绿野仙踪》(1939)预告片

电影的剧本基于莱曼·弗兰克·鲍姆1900年出版的同名书籍《绿野仙踪》,销量超过一百万册,并且后来还出了《绿野仙踪》系列书籍。该故事之前曾经被搬上银幕——1910年的《绿野仙踪》,由塞利格透镜公司(Selig Polyscope Company)拍摄。1913年,鲍姆在好莱坞创立了奥兹电影公司(Oz Film Company),并制作了三部绿野仙踪的长片电影,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1925年,艾萨克·E.查德维克(I. E. Chadwick)制作了默片版本的《绿野仙踪》。尽管由拉里·塞蒙(Larry Semon)饰演稻草人,奥利弗·哈迪(Oliver Hardy)饰演铁皮人,查理·穆瑞(Charlie Murray)饰演魔法师奥兹,但电影依然没能成功。

20世纪30年代,塞缪尔·戈尔德温(Samuel Goldwyn)向鲍姆支付了40,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的电影版权费。在30年代,幻想电影仍旧不叫座,但随着1937年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的首部长片卡通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大获成功后,事情就变得容易了许多。1938年6月,米高梅的高管路易斯·B·梅耶(Louis B. Mayer)以7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3万元)的价格从戈尔德温手中买下了电影的版权。

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电影公司米高梅决心进军“自然色彩”的领域。早在1924年,他们就开始在无声长片电影《The Univited Guest》中添加双色Technicolor段落。并且,在上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米高梅还制作了几部完整的Technicolor长片电影和短片。即使在1934年引进了大大改进后的三色电影技术,大部分制片人也不太愿意拍摄彩色电影。除了费用会更高,许多赞助人也表示彩色电影令他们感到头疼——这和他们十年前对有声电影发出的抱怨如出一辙。但到了1938年底,随着25部Technicolor长片电影的发行,彩色成为了影片的一大卖点而非累赘。如果有人不同意这一点,来看看1938年的电影《罗宾汉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这就是最好的反驳。

1938《罗宾汉历险记》预告片

米高梅在最后一刻终于决定采用三色法来拍摄这部12卷胶片的长片电影《甜心》(Sweethearts)。该片由珍妮特·麦克唐纳(Jeanette MacDonald)和纳尔逊·埃迪(Nelson Eddy)主演。当这部电影还在制作时,《绿野仙踪》也宣布将采用Technicolor技术进行拍摄。

长期在华纳兄弟担任导演的茂文·勒鲁瓦(Mervyn LeRoy)被高薪聘请到了米高梅。他希望担任《绿野仙踪》的制片人和导演,但却被告知他需担任这一高预算大片的制片人一职,而非导演。

20世纪的童星秀兰·邓波儿(Shirley Temple)原本想出演桃乐丝这一主角,但由于种种原因,合约一直未能敲定下来。环球影业的歌星狄安娜·德宾(Deanna Durbin)也被考虑过出演桃乐丝一角,但她看起来太过成熟。16岁的朱迪·加兰(Judy Garland)当时是米高梅的合约演员,且她的歌唱实力比邓波儿更强。但起初米高梅认为她年龄太大,不适合出演这个角色。然而,她的个子比较小,再加上精心挑选的服装和显得胸比较平的内衣,她看起来比她的实际年龄要小得多。她的试镜让所有人都觉得,她就是出演这个角色的完美人选。

朱迪·加兰饰演桃乐丝
出处:Bob Fisher | 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魔法师奥兹的选角工作则更加复杂。勒鲁瓦希望能让埃德·温(Ed Wynn)出演,但埃德却觉得这个角色太过不起眼。米高梅的下一人选是W.C.菲尔兹(W.C. Fields)——一个出乎意料的人选!但菲尔兹则推辞出演,原因是他当时正在环球影业筹备电影《不能欺骗老实人》(You Can’t Cheat an Honest Man)。米高梅还考虑过其他候选人,包括维克托·摩尔、休·赫伯特、罗伯特·本奇利以及查尔斯·温宁格。可以预见,这些人选中的任意一位都能出色地扮演奥兹一角,但最终他们选择了弗兰克·摩根(Frank Morgan),事实证明他是这一角色的完美人选。

身材修长、身体灵活的舞者巴迪·艾布森(Buddy Ebsen)最初被指定为稻草人的饰演者,他非常符合这个角色。但是,另一个身材高挑的舞者雷·博尔格(Ray Bolger)表示非常希望出演这个角色,因此他替代了艾布森,而随后艾布森则被派去饰演铁皮人。百老汇谐星伯特·拉尔 (Bert Lahr)当时在电影界还不是太出名,而他被聘为扮演胆小如鼠的狮子——这个角色几乎抢走了其他所有角色的风头。

盖尔·桑德加德(Gale Sondergaard)试镜邪恶女巫一角

勒鲁瓦希望盖尔·桑德加德以一种迷人的反派形象来扮演邪恶女巫,但米高梅的负责人否认了他的想法,他们想要一个传统的女巫。伊迪纳·梅·奥利弗(Edna Mae Oliver)和玛格丽特·哈米尔顿(Margaret Hamilton)也参与了试镜,最终后者得到了邪恶女巫一角。

玛格丽特·哈米尔顿进行试镜
电影银幕上,哈米尔顿出演邪恶的西方女巫一角

齐格菲富丽秀(Ziegfeld Follies)的明星范妮·布莱斯(Fanny Brice)是出演善良女巫一角的首选,但最终确定的人选是齐格菲的遗孀碧莉·伯克(Billie Burke)。梅·罗布森 (May Robson)和莎拉·帕登(Sarah Padden)都进行了艾姆婶婶一角的试镜;最终克拉拉·布兰迪克(Clara Blandick)得到了这个角色。

诺埃尔·兰利、弗洛伦斯·赖尔森以及埃德加·艾伦·伍尔夫是最终剧本的署名编剧。电影剧本的撰写工作于1938年的2月末开始,8月完成。其他参与的编剧包括赫尔曼·J·曼凯维奇、艾尔文·布莱彻、罗伯特·佩罗、乔治·希顿、赫伯特·菲尔茨、杰克·明茨以及奥格登·纳什。

故事从堪萨斯城开始,桃乐丝和她的亨利叔叔、艾姆婶婶一起住在这里。她与农场的三位工人亨克、泽克和西科里成为了朋友。一天,桃乐丝的狗托托咬了刻薄的喀尔胥小姐一口,因此她想要把托托交给警长处死。于是,桃乐丝带着托托逃跑了,但在和一位算命先生兼热气球专家神奇教授交谈过后,桃乐丝又决定回家。当她到家时,一阵龙卷风刮来,桃乐丝被窗户砸中晕了过去。醒来后她发现自己藏身的小木屋正漂浮在空中。房子最终降落在奥兹国的矮人城,里面住着一群小矮人。而小木屋落地时正好把邪恶的东方女巫压死了。

降落在矮人城后,桃乐丝受到小矮人的热情欢迎。他们为桃乐丝意外压死了邪恶的东方女巫而喝彩

小矮人的”棒棒糖小分队”;(从左至右)扮演者分别是杰基·格林奇、杰里·马林及哈利·厄尔斯

善良的北方女巫葛琳达来到了矮人城,将邪恶的东方女巫脚上的一双神奇的红宝石鞋套在了桃乐丝脚上。然而,桃乐丝刚刚穿上这双新鞋子,邪恶的西方女巫就发誓一定要找桃乐丝报仇。葛琳达告诉桃乐丝,沿着黄砖路去到翡翠城,找一位法力高强的魔法师,他能帮助桃乐丝回到堪萨斯。

碧莉·伯克和加兰在矮人城
在矮人城布景中拍摄
矮人城中的农舍的建筑草图

在去翡翠城的路上,桃乐丝遇见了没有脑子的稻草人、缺少心脏的铁皮人,以及一头胆小的狮子。桃乐丝说服了他们,让他们相信,翡翠城的魔法师可以帮助他们。于是他们同桃乐丝一道开始了前往翡翠城的旅程。

到了翡翠城,他们见到了一个“可怕的幽灵”——这是魔法师奥兹制造出的幻象。他同意帮助几人实现愿望,但条件是他们要杀死邪恶的西方女巫,并带回她的魔法扫帚。这一趟旅途可以说是坎坷无比。一行四人在穿越幽灵森林时,桃乐丝和托托被会飞的猴子抓走,带到了邪恶女巫的城堡。托托巧妙逃脱后带着桃乐丝的伙伴前来解救她,结果他们都被抓了起来。邪恶女巫点燃了稻草人,桃乐丝在泼水救他时,水溅到了女巫身上,女巫随之融化,就这样杀死了邪恶的西方女巫。

桃乐丝和她的伙伴带上女巫的扫帚回到翡翠城,将扫帚交给了法力高强的奥兹。在他的宫殿里,小狗托托将帘子拉开,这才出现一个正在操纵手柄制造出魔法师的幻象的男人。他感到有些尴尬,随后给稻草人颁发了一个“ThD”学位证书证明他的聪明才智;赐予铁皮人一个嘀嗒作响的钟表,这象征着他的善良;狮子则得到了一枚代表勇气的勋章。这下他们三人想要得到的东西都有了。魔法师奥兹坦言,他只是一位来自堪萨斯的热气球专家。他提出用热气球送桃乐丝回家。但在热气球即将起飞的瞬间,托托为了追赶一只猫从热气球上跳了下来,而桃乐丝也从热气球上跳下,此时热气球飞走了。善良的女巫葛琳达告诉桃乐丝,敲击红宝石鞋的鞋跟三次,心中默念“家才是最温暖的”三次就能回家。在一次次默念神奇的咒语之后,桃乐丝从家中的床上醒来,看到床边坐着她的叔叔婶婶以及三名农场工人——这三名工人长得像极了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此时我们也发现,神奇教授原来就是魔法师奥兹。

图源:IMDB
桃乐丝在影片中穿着的红宝石鞋已在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展览三十余年
图源:USA Today

这部奇幻的冒险电影的主体拍摄工作从10月13日开始,由理查德·索普(Richard Thorpe)担任导演,哈罗德·罗森(Harold Rosson,ASC)担任摄影指导(DP),艾伦·B·达维(Allen B. Davey,ASC)担任Technicolor的摄影师。索普之前成功执导过四部《泰山》系列电影以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荒林艳骨》(Night Must Fall)。但《绿野仙踪》的毛片很快让制片人勒鲁瓦意识到,索普并没有捕捉到预想的那种童话式的效果。在经过11天后,拍摄工作被叫停,乔治·库克(George Cukor)临危受命,接下了导演一职。但仅仅一周过后,库克就离职了,原因是他要去筹备电影《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最后换上了维克多·弗莱明(Victor Fleming),这位严厉的导演之前曾是一名DP。讽刺的是,弗莱明随后在《乱世佳人》中也取代库克成了导演。

哈罗德·罗森(ASC)

10月末,因吸入过多铁皮人服装表面的铝粉,艾布森的身体告急。虽然在医院进行六周的治疗后他成功康复了,但米高梅已经从福克斯借来了杰克·黑利(Jack Haley)代替他。

下一个在拍摄工作中受伤的演员是玛格丽特·哈米尔顿,她所饰演的邪恶的西方女巫本该在一阵烟雾和火焰之后从矮人国消失。而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她必须站在路上的一个特定位置,然后坐上电梯下降。结果在拍摄过几个镜次后,烟火点燃得过早,她的脸和手被严重烧伤。后来,哈米尔顿的特技替身贝蒂·丹科(Betty Danko)又在(钢丝上)骑着邪恶女巫喷着黑烟的扫帚时受了重伤。扫帚爆炸,导致她在医院住了11天,并在身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疤。

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博物馆收藏的一台Technicolor摄影机
Technicolor三色带摄影机内部,每个35mm的负片都配有一个驱动链轮

由于布景面积大,《绿野仙踪》的Technicolor拍摄工作难度很大,要完成原本几乎是不可能的,多亏了Technicolor推出的新款“速度更快的”胶片,其ASA可以达到现在的50。即便如此,罗森依然对照亮电影画面所需的大型弧光灯的数量感到十分惊讶。

当时片场十分炎热,对于穿着厚重戏服的演员们来说尤其难以忍受。一些布景中,使用的摄影机数量高达八台——这大约占Technicolor库存摄影机的三分之一——其中一台用来拍摄整个场景,而其他摄影机则隐藏在布景中,用于更加近距离的拍摄。主摄影机被装在一个大型摇臂上,在大部分镜头中持续移动,跟拍拍摄对象。

布景中大量闪亮的表面都会产生令人分心的反光,例如铁皮人的金属服装,大块的翡翠道具,甚至是带有亮片的红宝石鞋,这会带来许多问题。

在黄砖路上拍摄段落
给摇臂上带有隔音罩的大型Technicolo机组调整角度

影片开头的堪萨斯的场景由金·维多(King Vidor)执导,采用黑白拍摄。这些胶片是在米高梅的实验室中,利用精美但早已失传了的“深褐铂金”工艺(Sepia Platinum)进行洗印的,这种工艺不仅能赋予图像一种深褐色色调,还能为高光添加色彩斑斓的质感。这一工艺也被运用于同时代拍摄的其他电影中,如《齐格菲女郎》《泰山得子》《西部女孩》。在《绿野仙踪》中,所有画面都是手绘的,这样才能实现向彩色的过渡。

由于涉及大量的魔法师特效场景,《绿野仙踪》也遇到了许多之前使用三色带摄影机拍摄时所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两个特效小组在塞德里克·吉本森(Cedric Gibbons)统领的美术部门中工作。A·阿诺德·吉莱斯皮(A. Arnold Gillespie)负责微缩模型、放映合成以及机械效果。沃伦·纽康姆(Warren Newcombe)带领绘景部门,其中他和他的助手制作出了米高梅称之为“纽康姆镜头”(Newcombe Shots)的镜头。

作为一名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广告艺术家,纽康姆于1922年制作了一部名叫《魔法之城》(The Enchanted City)的艺术电影,由此进入了电影行业。这部电影使得大卫·格里菲斯(D.W. Griffith)雇佣他参与制作《美国》 (America,1923),也让他1925年开始了在米高梅的漫长职业生涯。

《绿野仙踪》中,一些被人们铭记为“最美的镜头”就是出自纽康姆之手,例如这些场景:当桃乐丝和她的伙伴正沿着黄砖路前行时,远远看见翡翠城里的那些建筑赫然耸立着。这些建筑的结构像极了亚历克斯·雷蒙德(Alex Raymond)1934年的画作《Ming’s Diamond City》,该画作出自报纸上的一部连环画《飞侠戈登》(Flash Gordon)。在这些场景中,实景真人是在一段路上拍摄的,而添加了遮罩的场景则被替换为画作中匹配的被遮挡的部分。还有一些场景都是完全的画作,例如女巫城堡的定场镜头,宽40英寸(约1米),没有实景真人。

纽康姆制作的镜头,当桃乐丝和她的伙伴正沿着黄砖路前行时,远远看见翡翠城里的那些建筑赫然耸立着

吉莱斯皮,一位来自厄尔巴索的德克萨斯人,身材健壮,自1922年就在派拉蒙担任布景设计师,由此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后来,在1925年米高梅公司刚刚成立时,他以艺术总监的身份加入,并在这家公司待了41年。在1936年,他取代詹姆斯·巴斯维(James Basevi)成为了首席特效师,负责微缩模型、放映合成以及机械效果。尽管他分别在1944年和1947年凭借《东京上空三十秒》(Thirty Seconds Over Tokyo)和《绿海豚街》(Green Dolphin Street)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特效奖,他最著名的成就依然是《绿野仙踪》中的龙卷风特效。

业内流传说,龙卷风的制作方式是,用一套桌面餐具操纵被风吹起的丝袜,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

吉莱斯皮之前曾担任很长时间的飞行员,他决定要让龙卷风的漩涡看起来类似机场看到的风向袋的形状。于是他们在14号影棚搭建了一个尺寸为3/4英寸比1英尺(约1.9厘米比30厘米)的微缩版堪萨斯农场。这个农场里有玉米地、房屋、谷仓以及篱笆。吉莱斯皮将35英尺(约10米)的风向袋放在薄薄的橡胶中,并特别定制了一个钢制起重机架,将其悬挂在天花板上。这个起重机架可以在全长200英尺(约61米)的影棚内移动。风向袋的顶部与一台小轿车相连,小轿车则待在起重机架的底部。通过控制汽车,特效专家就能使龙卷风旋转起来,还能古怪地移动。漩涡的底部固定在一个沿着影棚长边延伸的狭长隐藏槽内。

一场令人生畏的龙卷风席卷堪萨斯。这一出色的特效是由一些老式装置——一个35英寸(约0.8米)的平纹细布制作而成的龙卷风漩涡以及一个等比例缩小的农场模型——制作出来的。

第一次试拍失败了,因为橡胶做的漩涡无法做到像真正的龙卷风漩涡那样扭曲旋转。第二次用平纹细布做成的漩涡表现令人满意,但漩涡的底部很快就被撕裂了。于是他们又打造了另一个漩涡,用钢琴线进行了加固,因此这一次漩涡能够大幅度旋转和倾斜。工作人员又往平纹细布制成的漩涡顶部倒入了富勒土,在漩涡旋转时足量的富勒土从多孔的平纹细布中漏出,模糊了风向袋的边缘。围绕在漩涡底部的大团尘埃云是由从底部吹起的富勒土,加上压缩空气制成。充满黄沙和黑云的天空则是由从狭窄通道中产生的浓烟,加上一块块经过喷漆处理的棉花贴在一块8英寸×4英寸(约20厘米×10厘米)的前景玻璃板上,将这些放在摄影机前,以遮挡龙卷风的顶部和起重机架。龙卷风的镜头被单独使用, 用作桃乐丝在试图逃离龙卷风时投影在她身后的印版。而高约3英寸(约7.6厘米)的农舍则被连着钢琴丝扫到了空中。

接下来是一个古怪的段落,桃乐丝和她所处的房子都被卷到了龙卷风内,她看到各种被龙卷风吹起的东西从她身边疾驰而过。龙卷风壁是由一圈彩绘的、直径为35英尺(约10米)的平纹细布制成。摄影机置于龙卷风风眼的位置,并进行高速旋转,而平纹细布则保持静止。之后,那些从桃乐丝窗前疾驰而过的东西——包括划着船的两个男人、骑单车的哈米尔顿、坐在摇椅上的艾姆婶婶等——都是单独拍摄,随后再二次冲印在旋转的背景上。最后的合成背投在桃乐丝和窗户外面。

昂贵的起重机架和起重机架底部的小轿车还被开发出了新用途——让邪恶女巫的会飞的猴子停留在空中。在前景和在阻挠主角前进的场景中出现的十几只猴子其实都是穿着戏服的人,他们是因为体型瘦长而被选中。他们由钢琴线吊着飞行,翅膀的扇动则是通过隐藏的小马达驱动。钢琴线必须保持绷紧状态,因为扭结会使线断裂。安全网和安全垫通常情况下能保护演员们的安全,但还是有“几只猴子”受伤进了医院。

背景和微缩景观中还使用了各种尺寸的猴子模型,最小的只有6英寸(约15厘米),它们都由之前制作龙卷风的起重机架上悬挂的钢琴线吊着进行飞行。雕塑家兼技术人员马塞尔·德尔加多(Marcel Delgado)曾为《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和《金刚》(King Kong)制作模型。他用橡胶浇铸在铝制模型骨架上制作身体,用铰链连接翅膀。每个猴子模型需要两条钢琴线吊住身体,两条线控制扇动翅膀。猴子模型使用到的大量钢琴线——总量超过1,000根——由于断裂需要多次重拍。

吉莱斯皮还被叫去拍摄毒罂粟地中的场景,这个场景中需要摄影机沿着被罂粟环绕的土地移动拍摄。他将轨道做到半管的样式,并设计了一种特殊的dolly摄影车,配有符合轨道的半管式的滑行装置。就这样,笨重的摄影机在润滑好的轨道上行进得十分顺滑,且没有噪音。

在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中,哈米尔顿的脸出现在一个大水晶球中。这一图像是事先拍摄好,从侧边投影到一个以45度角摆放的镜子上,镜子将图像反射到空心水晶球内一个半透明小屏幕上。

而魔法师奥兹漂浮的巨大头像,是通过正投影到影棚外传送进来的厚厚的白色蒸汽气团制作而成。现在所使用的正投影技术那时候尚未开发出来,但作为当时较大尺寸彩色投影图像的一次尝试,那个特写镜头有效地投影在了蒸汽气团上。

翡翠城中摆放宝座的房间的影棚建筑草图

善良女巫葛琳达来到矮人国这一场景则很精巧梦幻。一个类似巨型泡泡的银球飘进场景中,在逐渐靠近片场前景的过程中,它一点点变大,落到地上后消失,葛琳达随之显现。实际的球体直径约为8英寸(约20厘米),在拍摄时没有移动。相反,摄影机移动拍摄,让球看起来就像是沿着它的既定路线移动。片场和演员都是单独拍摄,随后再把两段胶片合在一起冲印,即一次没有添加保护性遮罩的简单双重曝光,这使得银球具有一种轻盈的感觉。

主体拍摄工作于1939年3月16日杀青,历时五个月。总成本高达$2,777,000(约2千万人民币)。

《绿野仙踪》在纽约Capitol剧院试映时大受好评——虽然大部分纽约电影评论家都不喜欢它,但那又如何?——随后,在中国戏院的好莱坞首映式更是大获成功。哈罗德·阿伦(Harold Arlen)/E·Y·哈尔伯格(E.Y. Harburg)的歌曲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彩虹曲(Over the Rainbow)。这部电影的永恒吸引力使之成为世界各地剧院和电视上备受重视的经典片目。

《绿野仙踪》预告片

此处特别感谢弗雷德·迪特默斯、巴迪·艾布森、洛伊丝·詹纽瑞以及已故的乔治·库克、比利·柯蒂斯、马塞尔·德尔加多、哈罗德·罗森(ASC)和哈利·伍尔夫(ASC)。


修复《绿野仙踪》

也许《绿野仙踪》是有史以来观看人数最多的电影。导演维克多·弗莱明1939年的这部经典之作在美国流行文化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为我们带来了经久不衰的隐喻(“黄砖路”,译者注:一说黄砖路象征19世纪末的金本位制)以及令人难忘的台词(“我们现在不在堪萨斯了”,译者注:意思是这里早已不是我们的熟悉的地方了。)

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电影观众都通过局限的电视荧屏视角看过《绿野仙踪》。华纳兄弟的一项充满雄心壮志的修复项目使这部影片重现往日的光华,还有可能加入一个有稻草人参演的特效舞蹈段落。(截至本文发稿仍未做出决定)

华纳兄弟选择Pacific Title/Mirage公司来还原《绿野仙踪》的黑白片段以及添加的稻草人的段落,这一段落是用Technicolor摄影机拍摄的。考虑到可能会加入额外的段落,Pacific Title/Mirage需要负责扫描约44,500帧画面(101分钟的原片大约有85,000帧)进行图像处理,然后将它们重新录制到胶片上。

这一数字会使那些只记得场景中的黑白片段的人感到惊讶——在这个场景中,桃乐丝打开艾姆婶婶家的大门,发现一场龙卷风把她传送到了Technicolor宇宙中。Pacific Title/Mirage光学部门总裁菲尔·费纳(Phil Feiner)提醒我们,《绿野仙踪》前两卷胶片以及最后一卷都是黑白的。

染料褪色并不是Technicolor三色带工艺所固有的。图像本身会同步录制在柯达定制的三条特殊的黑白胶片上:其中,一条胶片对青色感光,用于录制青色的密度,第二条对黄色感光,第三条对品红感光。修复方使用获得专利的转移冲印工艺(imibition)将图像信息转移到用于影院放映的拷贝胶片上。染料中的鲜艳色彩也是在这一过程中添加上去。

费纳指出,通过用三卷胶片分别创建单独的pass,每条胶片单独通向一个校正拷贝,可以重现原始Technicolor图像。这是假设原来的分色片没有被划伤或以其他形式损坏,并且覆盖涂层的基底没有收缩。(Cinetech负责处理修复项目的这个部分。)

在20世纪70年代,由哈罗德·罗森拍摄的原始黑白负片在纽约罗契斯特的乔治·伊斯特曼博物馆发生的一次大火中丢失。唯一剩下的副本是米高梅实验室于1960年制作的受到保护的细粒度中间片。1984年,一份胶片拷贝从中间片中制作出来。然而在1960年,细粒度胶片以及用于制作光学拷贝和接触式拷贝的工艺远远没有今天那么精细。

“如果是接触式拷贝过或使用光学冲印机拷贝的胶片,我们现在会用湿式片门技术来保护它,”费纳解释道,“这样就除去了胶片磨损和感光层破损的主要来源,这二者是在拷贝或冲印胶片过程中常发生的事。据我猜测,也许原始负片被用来制作了10多份甚至多达200份用于影院放映的拷贝胶片。这样做的结果是,划痕、嵌入的灰尘以及其他异常现象也被拷贝到了1960年的细粒度母片上。”

邪恶的西方女巫(由玛格丽特·哈米尔顿饰演)以及一只邪恶的、会飞的猴子在一颗水晶球的帮助下追踪桃乐丝一行四人。上图是原始场景(下图)的修复版。

Pacific Title/Mirage公司的修复团队以传教士般的热忱完成了《绿野仙踪》的修复工作,费纳将这一成就归功于公司在行业中扎下的深厚根基。Pacific Title 1919年成立于洛杉矶,同年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成立。费纳于1977年以夜班光学摄影机掌机的身份加入公司。“我们对我们的历史感到十分自豪,”费纳说,“其中包括《星球大战》(Star Wars)三部曲的大量光学修复工作。我相信,我们为应用数字工具修复这一工序带来了独特的胶片美感。”

费纳指出, 数字胶片转换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为修复项目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鉴于《绿野仙踪》的修复工作日程安排只有八个月,时间紧迫,事实证明,技术进步对这项工作来说是一项关键优势。

电影的细粒度母片保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Pacific Title/Mirage使用柯达数字胶片扫描仪以全胶片分辨率将其转为数字格式。费纳表示,这个过程需要4K×3K的数字数据,每个像素有10位对数空间。“有人说3K,甚至2K,且每个像素8位对数空间就够了,但这部影片是我们的遗产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有无数人在电视上看过这部电影。他们现在终于可以在应该的地方——电影院来观看这部电影了。投机取巧、以不合标准的方式做这部片的修复都是在犯罪。”

美国国会图书馆提供的细粒度中间片从视觉上看没有表现出任何醋酸综合征或收缩的迹象,并且其片基也非常稳定。费纳选择用细粒度中间片拷贝制作接触式湿式片门负片拷贝,这样能消除最严重的胶片磨损和感光层破损的问题。“我们测试扫描了原始细粒度胶片及其拷贝,看在分辨率、清晰度和整体图像质量上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他说,“当我们以全胶片分辨率扫描拷贝时,发现图像质量没有任何损失。如果我们从原始细粒度胶片进行扫描,我们就会把胶片上面的磨损和感光层破损的问题也一并拷贝下来,那样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字绘画。”

如果扫描一张全彩全光圈变形画面,文件大小约为45兆字节。但是,如果以全胶片分辨率扫描黑白画面,每帧大约会产生13兆字节——这一码率能以更快的速度实现更高效的数据管理。

数字修复工作是在Silicon Graphics 02平台和几台运行Matador Paint和Cineon应用软件的双处理器Octane工作站上进行的。工作站与一台SGI Origin 2000文件服务器联网,该文件服务器提供高密度图像存储和极速传输速度。“我们选择Cineon软件进行自动除尘,这有一项重要要求,”费纳说,“你必须要非常小心,确保不会丢失精细的细节,例如人眼中的高光。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式是对比计算机屏幕上处理后的图像与源材料中的匹配帧。”

图像存储在高速磁盘阵列上,以2K分辨率显示。随后,数字艺术家们就能在源材料与处理后的图像之间切换显示。“我们组织并培训了一名员工,他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对胶片的敏感度,以及出色完成工作所需的奉献精神,”费纳说,“而这项工作的总监马克·弗伦德(Mark Freund),多年来一直是我们出色的光学摄影机掌机。”

拓展阅读:今时今日的电影修复:难以捉摸的“完美”观看体验

跳舞的稻草人段落这一被删减的片段以CRI(彩色反转中间片)格式存储在250英尺长(约76米)的胶片上,放映时长不足三分钟。那个时期所有的原始Technicolor三色带电影都录制在有潜在易燃可能的硝酸盐感光层上。费纳猜测,在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的某一时间,米高梅公司决定淘汰掉大量的硝酸盐胶片。

当费纳在检查稻草人的场景时,他发现图像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太对。“我注意到有两帧画面,就在图像即将开始时,胶片齿孔外有清晰的线条,”他说,“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但我已经给许多CRI格式的电视预告片做过修复了。但这依然花了我大约一天时间来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的一名员工文斯·罗斯(Vince Roth)曾在米高梅实验室的光学部门工作过27年,他记得一位从事这些转换工作的光学摄影机掌机。”

米高梅实验室曾建立了一条生产线,将硝酸盐胶片拷贝到CRI上,从感光层一侧录制而不是片基一侧。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档案母版。当有人要求拷贝负片时,米高梅实验室从这一来源制作了一份拷贝。“我意识到我有其中一份拷贝,”费纳说,“华纳兄弟仔细地进行了搜索,发现了原始CRI。这很重要,因为我们希望尽可能地接近原始图像质量。数字技术没有灵丹妙药——你只能将源材料的图像质量扫描进去。”

扫描完成后,数字艺术家对图像质量进行了清理,他们除去了灰尘和污点,并涂掉了用于帮助演员雷·博尔格在稻草人跳舞的段落进行飞行的钢琴线。艺术家们还对褪色的黄色染料进行了修复。“这需要一种审美眼光,”他解释道,“桃乐丝也出现在这个场景中,我们需要将她的肤色与剪辑师剪辑的前后场景进行匹配。”

借助柯达的激光胶片录制仪,Technicolor和黑白段落的数字文件被转换成中间片。“我们的目标很简单,”费纳说,“我们希望做出一份原始中间负片,能准确地仿照原版《绿野仙踪》,并为后代提供一份经久不衰的电影记录以供欣赏。”

出处:Bob Fisher | 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翻译:Katja | 盖雅翻译小组

views
影视制作
虚拟制作教育与培训:案例学习

〖更新至2-5〗目前,虚拟制作的使用正快速增长。以前,虚拟制作仅用于在虚拟布景中拍摄的项目,现在,它还被用于拍摄一些没有LED墙的项目,目的是在拍摄前查明和解决问题。

影视制作
DP海伦娜·卢瓦尔特谈《奇美拉》

意大利北部乡村的冬夏两季截然不同,在此拍摄《奇美拉》(La Chimera)便面临着某些挑战。摄影指导(DP)海伦娜·卢瓦尔特(Hélène Louvart,AFC)分享了自己在《奇美拉》故事景观中用各种技巧唤起了荒凉但又乐观的影调。

影视制作
Offset调色谈|色彩管理

〖更新至20-31〗色彩管理管线在现代后期制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这些管线仍然给许多人带来了很多困惑。